闽南网7月28日讯(通讯员 游志强 林志煌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7月20日至21日,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解码台调”基层服务实践团深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联动司法、政府、企业三方,紧扣“台胞”“调解”两个关键词,走进长泰区人民法院兴泰法庭、区综治中心、司法局,人社局和“宝岛太阳堂”“联邦调茶局”等企业,围绕台胞参与涉台案件调解的现状、困境与因应策略展开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解码台胞“心”调解,发掘助台新路径。
7月20日上午,“解码台调”实践队一行三人走进了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兴泰法庭,与法庭负责人戴阿福、涉台案件办公室负责人沈绪璐深入交流。长泰区兴泰法庭位于福建省长泰经济开发区,与众多企业比邻而居,几年来,法庭秉持“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坚定扛起了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责任,为长泰区各类企业发展保驾护航,2023年12月入围福建省法院“最美法庭”候选单位。
沈绪璐法官和负责人戴阿福向团队介绍兴泰法庭涉台做法
在沈绪璐法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学习了涉台案件办公室,长泰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展示基地等区域,详细了解了长泰法院在服务辖区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在涉台企业案件里,沈法官强调,要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秉持“三项机制、三类团队、三级联动、三语服务”的“四个三”工作模式,积极构建涉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立完善台企风险档案,定期进企业以案说法,为台企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据司法局和长泰区人民法院的数据反馈,在法院的积极引导下,长泰区涉台诉讼案件逐年呈下降趋势,最近几年稳定在每年10件以内,台商台企依法经营的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逐渐增强,对人民法院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满意率不断提升。
团队成员与法官洽谈
团队还采访了许多企业家,他们也表示,在司法和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下,台商台企在大陆的融入速度很快,发展进度很好,幸福指数很高,纠纷风险变小,而且助台调解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更是给企业家们打了一针强心针,“遇到纠纷能看到老乡,心里瞬间就踏实了不少!”一个企业家感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