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17日讯(通讯员 陈宇航 刘恺玲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岩溪镇霞美村,藏着一个让老人们越聚越欢的好地方——霞美村幸福院。这座由林氏宗祠改造而成的养老空间,不仅是老人们扎堆社交的欢乐场,更成为涵养文明乡风的鲜活载体。这座承载着家族记忆的祖厝,在“四助”服务的烟火气中,既延续着“尊老孝亲”的传统根脉,又生长出“邻里和睦、互助友善”的时代新风。
村口占C位,让老伙计们抬脚就能聚
从卫生所楼上的局促空间,到380平方米祖厝的开阔天地,背后是霞美村将“老有所依”的古训转化为行动力的担当。老人们抬脚就能聚的便利,不仅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把“尊老敬老”写进村规民约、融进日常点滴的生动实践。当林阿伯喊上“老李、老王”分分钟聚齐时,应声而来的不仅是牌友,更是代代相传的邻里温情,让“邻里互助”的乡风在脚步声中愈发浓厚。
空间巧布局,每个角落都是聊天“据点”
走进幸福院,处处都是为社交量身打造的巧思。祖祠偏厅改造成的娱乐室里,棋牌桌一溜排开,老人们围坐对弈时,旁边总有人搭话支招,棋盘边的笑声比棋子声还响亮;前厅摆上了大电视,播放着老人们爱听的戏曲,大家坐在长椅上,边看边聊剧情,偶尔还能哼上两句;前厅偏房改成的休息室,放着柔软的座椅,累了坐下喝杯茶,就能和邻座的老姐妹拉起家常。
这些空间不像冷冰冰的“活动室”,更像放大版的“自家客厅”,不管是爱热闹的还是喜清静的,都能找到适合聊天的角落,不仅让社交从“刻意约”变成“随手来”,更是将“邻里和睦”的乡风,活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图景。
服务常相伴,腾出时间好好唠
幸福院的“四助”服务,悄悄为老人们的社交 “省出时间”。助餐服务让老人们不用再为做饭忙碌,到了饭点围坐一桌,边吃热乎饭边聊庄稼事、儿孙趣闻,一顿饭能聊出半天热闹;助洁服务帮着洗衣打扫,省去了弯腰费力的麻烦,老人们有了更多功夫凑在一起下棋、看戏;义剪服务更是热闹,理发时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发型的变化,剪完头发容光焕发,聊天的兴致更浓了;就连医疗服务也成了社交的 “催化剂”—— 和临近卫生所合作的医疗点定期义诊,老人们排队测血压时,自然就聊起了“最近睡得香不香”“吃了啥好东西”,连候诊都成了聊天机会。
服务越贴心,老人们越能卸下琐事,专心和老伙计们“虚度”好时光。幸福院能这么受老人们待见,离不开背后的“暖心保障”。长泰区民政局送来政策和资金支持,岩溪镇党委、政府手把手指导改造,霞美村委会和老人协会更是把这里当成自家事——整治祖厝周边环境,让院子干干净净;安排专人管理,桌椅坏了有人修、茶水没了有人添。
老人们说“在这里比在家还自在”,这份自在里,藏着文明乡风最本真的模样:是尊老传统落地生根的踏实,是邻里相处守望相助的温暖,是集体生活里彼此体谅的从容。如今的霞美村幸福院,早已不只是养老空间,更是一座“文明驿站”——宗祠里的木雕石刻诉说着家族的孝悌故事,而院中老人们的笑声与牵挂,则续写着新时代乡风文明的鲜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