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上半年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 好city的中国!

来源:新华社 2024-07-06 10:20 http://www.mnw.cn/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题:上半年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 好city的中国!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中国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

  国家移民管理局5日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

  “Welcome to China.”

  “谢谢你!”

  5日凌晨,由马来西亚吉隆坡飞来的D7342航班平安落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移民管理警察用英语向外国友人问好,外国友人则回以中文。友好与默契中,边检查验手续很快办好了。

  “拿起护照,说走就走,中国入境体验太‘丝滑’了!”波兰籍的鲍里斯先生,带着一家来旅游。他兴奋地说:“这场China Travel我们期待已久,打算去北京故宫和长城、上海外滩,再去成都看看大熊猫。”

  最近一段时间,“China Travel”成为不少外国视频博主的流量密码,好city的中国让众多外国游客惊叹。这些,都得益于我国的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

  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交流交往,去年12月1日以来,我国先后对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与新加坡、泰国、格鲁吉亚等国迈入“互免时代”。

  国家移民管理局持续优化出入境政策和管理服务,1月11日起正式实施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更好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5月15日起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

  多个政府部门协同发力,外籍人员在华生活的便利措施提质升级;提升境外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便利,简化境内银行卡开户流程、提供多语种服务……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入境大厅人头涌动。来自马来西亚的林先生是“中国通”,不久前刚来广交会参展。“‘中国欢迎你’不只是一句口号,通关快、服务热情、生活便捷、交通便利,以后更要常来常往。”

  上半年,已有超206万人次外籍人员经由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出入境,同比增长182.1%。白云边检安排了英语、印尼语、阿拉伯语等十多个语种的外语专业民警上岗,积极协助、靠前引导各国旅客通关。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七八月是暑期,外籍旅客入境人数有望继续增加。”南宁边检站边检处处长唐梽平说。

  开放的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中外人员的热切交流,不仅将增进民间交往和了解,更将带动人文、商贸、科技等领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近日公布的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显示,中国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位列全球第八,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发展中经济体。

  “免签入境等系列政策措施,释放了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诚意和决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杨明杰表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样的自然风景,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将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原标题:上半年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 好city的中国!
责任编辑:郑莉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闭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 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电信业务“明白办 传染病防治法完成修订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