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放开”之解读
利率市场化 条件已初步具备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指出,各种各样的“余额宝”,确实比存款有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银行储蓄。除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大额可转让存单、理财产品等,都比存款利率高,无论是内部或是外部都在倒逼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后,将使百姓对银行有了更丰富的选择权,也将倒逼银行更合理地进行资金流放,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
他同时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监管部门和银行业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大方向,但推行时不能不顾国内环境,要审时度势,综合国际国内的情形来推动。
有人担心利率市场化后会给高息揽储披上合法的外衣,进而让银行陷入恶性竞争,从而误伤经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宇梓指出,利率市场化会在一段时间内使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增高,在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马蔚华指出,对银行来说,放开利率肯定会有痛苦。放开后会带来一个阶段的存款利率上浮,但在新的市场竞争下会达到均衡性,存款利率有可能就会回落。
马蔚华表示,除了商业银行自身因素之外,监管部门要创造一定的市场环境,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推动存款保险制度。此外,还要完善银行业的风险处置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等。
保储户利益 今年落地存款保险制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多次“吹风”今年将会落地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各家银行都在强调风险控制,但这是在目前的利率水平下。
中央财大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开放利率市场化,首先必须落地的是存款保险制度。
虽然目前央行仅开放了贷款利率,但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开放,贷款利率不断降低,存款利率不断升高,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中小银行在激进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提高存贷比,甚至会在无存款的情况下放房贷,之后再用短期资金填补。
这对于银行来说,破产和倒闭出现的可能性会加大,而且银行是明显的周期性行业,一旦外界经济出现较大波动,银行就必须承受贷款增多、资金贬值的风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是引导竞争,一方面也是为了控制风险,保护中小储户的利益。
短期内将推高银行利率
利率市场化扩大了银行利率定价自主权,多家银行高管表示,各商业银行为争取和稳定客户必然展开激烈竞争,加上利率的高低是客户选择银行的首要因素,因此短期内银行间利率的竞争会推高利率水平。
在利率管制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是利率的执行者,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开放前,即便有利率浮动能力,最高也不能超过央行1.1倍的限制,更别说利率的定价权。但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有了定价权,对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也会更主动,可能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
同时,为了争夺优良客户,也会给资信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高存款利率,以稳定优质客户。因而,短期内银行利率水平会出现上升趋势。
利润被挤压 银行“扩张”综合理财
今年,在互联网金融大规模现身市场后,银行吸储能力也被削弱。在管制利率的前提下,造成银行在拓展业务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银行业内人士分析,在利率市场化开放后,银行为吸引优质客户,必然会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利润被挤压的同时,在业务层面首先扩展的必然是理财。
为保持理财收益,目前多数银行的高收益理财是非保本浮动型收益,虽然受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冲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加剧,但各家银行定价会更加差异化,实际到期收益也会较认购时的预期年化收益有较大浮动。
□相关链接
美国利率市场化
曾每年倒闭
200家银行
据了解,利率放开后,由于利差的下降,银行业首当其冲。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利率市场化中都出现了风险。美国1985年完成利率市场化,从1986年到1990年,几乎每年倒闭200多家中小银行;韩国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它的不良率从6%上升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