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5次
1月8日
决定推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部署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
1次
1月15日
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
3次
1月22日
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审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草案)》
2次
2月7日
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次
2月12日
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审议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3次
2月26日
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频率 一年内召开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议事形式。会上,中央政府既会设置改革议程,同时也要应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领域的挑战。
根据《国务院工作规则》,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根据规定,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实际上,由于突发事件、总理出访、赴基层调研等活动的影响,会议可灵活安排。
法晚记者据中国政府网查询发现,从去年3月18日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至今,李克强总理已经主持召开了39次常务会议,其中2013年共召开33次;2014年截至2月26日,共召开6次。
新政府履职头半年时间内,也即2013年3月18日至9月18日期间,国务院总共召开2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每月召开接近4次。其中三次会议应对突发事件,如四川芦山县地震和吉林大火;四次会议专门应对当时热点问题,如防汛抗旱、禽流感、光伏产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
内容 “改革”被提及195次
记者通过中国政府网逐一梳理39篇国务院常务会议新闻通稿发现,“改革”一词在新闻报道中总计出现了195次,在所有有效词汇的出现频率中排名第一。这39次常务会议所讨论过的100个左右的议题中,涉及“改革”的议题数量同样排在首位。
去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一天后,李克强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进一步抓好今年年度改革任务落实,全面深化改革。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此次两会召开以来的短短100多天来,国务院共召开11次常务会议,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去年12月2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2月2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成为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将社会救助上升为根本性、稳定性的法律制度。
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此后不到20天,《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出台。
解读 “改革”频频提及是复杂性的佐证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享受过包括国企改革、税制改革,以及加入世贸等等的改革红利,国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发展。轮到新一届政府时,当时的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完毕。
“所以新一届政府所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改革,改革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中国的红利依然存在,需要靠改革释放出来’。”王文章说,就国务院具体而言,改革的重点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李友忠对法晚记者表示,“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目前剩下的都是些难改革的地方,且最后都和政府自身的改革相关联,改革的复杂性提高了,难度性也增加了。”
李友忠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改革”的字眼提得很多,正是对改革复杂性的佐证,下一步的改革不但需要系统思维的政治智慧,同时要能够找到勇于破题的政治勇气。(法制晚报记者 王选辉 实习生 贾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