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选拔的70名曾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已于18日起分4批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了解新加坡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这是继去年组织61名环卫工人赴港澳考察后,宜宾市第二次由政府埋单组织优秀环卫工人出国(境)考察学习。
在当下,“出国考察”已算不上什么稀罕事了,不过,宜宾市组织环卫工人“出国考察”,还是令人眼前一亮。环卫工人常年处在马路一线,工作环境艰苦,每天除了起早贪黑,有时还要饱受一些人的“白眼”或不理解。在政府部门看来,组织环卫工人“出国考察”,一方面可以借机引发公众对环卫工人的关爱,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环卫工人在“放松心情”中,见识先进国家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对于宜宾的部分环卫工人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好事。
尴尬的是,这件被赋予良好愿望的实事、好事,现实中并没有赢来公众的一致叫好,相反不少人还对此提出了意见和质疑,归纳起来,一是“出国考察”能不能兼顾更多的环卫工人;二是有没有不相关人员“加塞儿”出游;三是对考察效果表示担忧。甚至有的环卫工人表示,出国考察没有涨点工资、发点福利更实在。
客观而言,无论什么事情,由于人们的立场和愿望不同,出现不同看法甚至质疑都是正常现象。如果相关部门能从中反思并“汲取养分”,无异对改善工作有很大好处。譬如网友提出的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人员遴选”和“考察方式”是不是科学合理的问题,那么在下步工作改进中,如何确保“考察人员遴选程序”公正公开,让大多数环卫工人都能分享“出国考察”的福利,的确值得相关部门思考。
最关键的是,环卫工人作为享受这项福利的主体,相关部门更应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一厢情愿”,从而把好事办到环卫工人的心坎上。事实求是地讲,在一线环卫工人工作条件还不尽如人意、工资待遇还“羞于出口”的情况下,尽管“考察费用”全免,但相信他们仍有消受不起的感觉。所以,真正让环卫工人在“出国考察”中找到体面与尊严,收获畅快和愉悦,还是先从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工资酬劳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