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上个月才被罚200万元的联合利华,其旗下夏士莲、力士两个品牌的沐浴露、洗发水自5月24日开始涨价,幅度在10%左右。对价格问题,联合利华昨日表示不能给予任何消息。(5月25日《广州日报》)
上次高调宣布要涨价,结果价格没涨,却被罚款;这次干脆不宣布直接涨价,涨价后也不作回应,联合利华学乖了?对此网络舆论反应不一,有指责的,说外企日化巨头“顶风”涨价,也有谅解的,说企业也有苦衷。
上月国家发改委的“约谈”,只是要求企业不要轻易涨价、违规涨价,而没有禁止涨价。联合利华此前暂缓涨价是尊重调控部门的意愿,那么此次低调涨价则应该是屈从于市场压力。目前,企业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原材料价格纷纷上涨。
按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的分析,日化产品涨价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国际油价攀升,导致日化原料上涨;二是物流价格上涨了20%,企业无法消受。国际油价我们控制不了,但国内的物流价格呢?
央视前一段连续聚焦“物流顽症”,物流成本高昂正是导致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之一。而这个“顽症”只有政府部门才能化解。
如果说日化产品的价格是“标”,背后的原材料价格、物流价格等就是“本”,光治标不治本,最终标也治不了。无论是物流业被重复征税,还是昂贵的路桥费、乱罚款等,多少涉及政府部门的利益,为抑制通胀,只一味要求企业,怎可能达成目的?
没有哪个企业敢不给国家发改委面子,但联合利华还是涨价了,这意味着此前国家发改委通过“约谈”形成的暂缓涨价格局被撕开一个口子。口子开了,其他企业会不会跟进?我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但要想避免之,光“约谈”是不够的, 不治“本”恐怕是不行的。(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