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15年中央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本次审计涉及42个中央部门及241家所属单位,审计财政支出预算1891.62亿元,占这些部门支出预算总额的36%。201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26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1%,增长7.1%;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640亿元,完成预算的99.0%,增长8.4%;中央财政赤字11200亿元,与预算持平。
审计署昨日发布中央部门单位2015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的公告。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公告中首次披露了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的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审计署对5大党中央部门进行审计
接受2015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党的部门有:中央纪委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是首次出现在此类审计公告中。
至少从2005年起,国家审计署每年公布中央部门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的公告。2009年发布的公告中,首次涉及党的部门,中央外宣办、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三个部门,2008年度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因此公开。此后每年均有部分党的部门或直属事业单位接受审计。
昨日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均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审计署对上述5个部门的2015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本级及部分单位,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审计。
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问题突出
刘家义表示,滥用行政审批和国有资产资源管理等公共权力谋取私利问题仍较突出。审计报告显示,此类问题线索有287起,主要是有关领导干部直接或变相干预、违规审批、暗箱操作,向亲友或其他特定对象输送利益,并从中收受钱款、房产、股权等。
上述线索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后,已有270多人受到处理。刘家义指出,有基层管理人员内外勾结,“一条龙”式造假骗取套取财政专项资金。
根据29日的审计报告,上述问题的线索共55起,主要是县乡有关部门管理人员主动参与或协助企业、个人造假,通过伪造公文和印章、伪造银行资信证明、伪造合同或经营资料、盗用农户身份信息等方式,骗取农业综合开发、拆迁安置、扶贫等财政补助。
交通部研究院评比收入1600余万
刘家义透露,有的部门和所属单位利用部门权力或影响力取得收入。主要有:民政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违规开展评比达标或资格考试等活动,从中收费1351.48万元;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等17家所属单位在受部门委托开展评审、评比、达标等活动的同时,又从参评单位取得咨询等服务收入5.78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在受托开展“公交都市”称号评审、技术指导、验收审查工作时,以技术服务名义取得收入1630.9万元。
32起线索涉借网络非法集资、洗钱
刘家义指出,存在借助网络技术手段,有组织、规模化、跨区域实施非法集资、洗钱等活动。此类问题线索有32起,其中10起是通过注册系列空壳公司、建立专门网络平台、承诺高额回报,以会员互助、公益投资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另外22起是利用虚构交易,通过轮替作业的银行账户链条,接受多地转入资金,实施账户间高频快速划转、反复切分整合,最后转给指定的境内外账户,涉嫌非法洗钱。
2138人受到撤职、停职检查等处理
刘家义透露,审计署直接跟踪审计29个省本级和36个中央部门单位,通过对23个方面80多项政策涉及的5200多个单位的审计,促进新开工、完工项目9408个,加快审批或实施进度项目9454个;促进财政资金加快下达5288.22亿元,收回结转结余资金1144.25亿元,整合和统筹使用资金732.1亿元;促进取消、合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134项,取消职业资格、企业资质认定等241项,停止或取消收费111项;促进完善制度50多项,出台风险防范措施20多项。
此外,有2138人受到撤职、停职检查等处理,有9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