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头条 > 正文

居住证管理办法结束意见征集 免费义务教育吸引力最大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01-05 09:55 http://www.mnw.cn/
[摘要]征求意见稿许诺的9项基本公共服务、6项便利无疑是进步。但居住证能否改变2.45亿流动人口的生存现状,尚有地方、部门利益要协调。

很多人并不想永久待在一座城市

  在户籍改革的路线图中,新的居住证制度与城市化进程联系在一起。

  彭希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征求意见稿所提的居住证制度本是全国统一,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城市都不一样。小城市可以直接给户籍,大城市可能会比较广泛地使用居住证服务和管理,或使用积分落户的办法配合居住证的使用。

  征求意见稿体现的正是这一原则。条文明确,居住证发放地政府应根据四种类别,确定落户条件。这四类是建制镇和小城市、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中等城市、城区人口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

  征求意见稿规定,特大城市应当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稳定就业和稳定住所、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合理设置积分分值。外来人口较多的北京、上海、广州即属于特大城市。

  上海、广州已推行积分落户制,且该制度是建立在本地的居住证制度之上,持证者拥有某个积分即可落户。相比“计划落户”,这种“条件落户”的方式显然更加公平。

  目前,北京尚未实行该制度。上海、广州是否会照搬原有积分制,还有待观察。

  在彭希哲看来,户籍制度的改革是一个过程。上海在过去接近20年时间,从暂住证、就业居住证、人才居住证,过渡到普遍的居住证,在此基础上建立积分制的变迁,再把能不能享受入学、购房、廉租房都和积分相联系。2013年7月1日,上海迎来积分制居住证时代。

  彭希哲说,一些地方官员觉得,外来人口是想留在某座大城市。“实际上你去问外来人口,城市的生活成本那么高,很多人并不希望永久呆在这个城市,只希望在生命的某一阶段在这工作、学习、历练,只是希望我在这的时候能给我住房、看病、就业等服务,他要求的并不是户籍,而是相关的福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除了提供公共服务之外,居住证的另一功能在于,以公共服务让被服务者进行信息登记。

  “现在的居住证或者户籍改革,不以促使人口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为目的。这个制度还只是你到我这个城市,我用什么为你提供服务,便于我们管理。”彭希哲说,居住证只是过渡方案,不是户籍改革最终目标。

  本应享有的权利通过办证才能享有,这引起一些学者的警惕。唐钧认为,绿卡式的居住证在一国之内将公民分成3种身份——户籍人口、持居住证的人口、既无户籍也不持居住证的人口——这有可能产生“社会排斥”。

  刘威没有花时间去感受这些。和大多数打拼的年轻人一样,他工作繁忙,试图在这座城市中找到说服自己留下的理由。

  如果《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最终通过,各地已自发探索的居住证制度,或许将迎来一场洗牌。

  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港澳台除外)的有关规定发现,在过去,所有省会城市都已推出居住证制度,部分非省会城市也推出了居住证。

  相较而言,征求意见稿中承诺的9项基础公共服务、6项便利并无太多突破。这些关键词在各地居住证制度中已屡见不鲜。以免费义务教育为例,18个省会城市均在条文中作出明确承诺,天津、沈阳等地还明确,持证人子女可申请参加本市中考、高考。

  一些省会城市还完成了征求意见稿中的“加分项”,即地方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的权利。如郑州、哈尔滨等地的持证者可购买自住房或限购商品房。

  有受访学者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价值在于,将一些“刚需”的基础公共服务整合起来,加以统一要求。

  办法实施之后,各地居住证的命运将如何?是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抑或形成另一体系?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大城市,地方探索的居住证制度已和城市的部分“非基础”公共服务捆绑在一起,甚至成为调控某些产业的重要方式。例如,北京规定,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居民可以购房,可以参加车牌摇号。而此举被认为事关北京楼市及交通状况。

  但另一方面,北京工作居住证所附带的福利,一直以来被许多非京籍人士热切期盼。

  这种门槛较高的居住证同样出现在上海等特大城市。但如今,征求意见稿试图把门槛降下来。

  一个细节是,征求意见稿中对申领居住证的表述,由某些地方的“应当申领”,改为赋予外来人口更多选择自由的“可以申领”。

  记者发现,“居住半年”的硬性条件,加上“稳定住所”、“稳定就业”或“连续就读”之一的规定,在各地居住证申领规定中已经较为简单。

  “稳定住所”这个措辞即宽松不少。在广东、安徽、云南、陕西、浙江等地,居住证对住所的要求均是“合法的固定住所”。广东省人大曾释疑,固定住所包括租房,而多个省份对此未见公开表态。

  对于一些城市管理者而言,原先较高的门槛可让具备一定素质的流动人口享受某些福利,而一旦门槛降低,城市、财政是否有能力承载突然增加出来的人的福利,尚未可知。

  而对于不少学者、外来人口来说,降低现有门槛是一件符合正义的事情。

  “在一些发达国家,外来人口之所以能够拿到本地公共服务的待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本地的贡献。比如,在美国,本州纳税人可以享受本州公共服务,这是有明确规定的。”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乔晓春坦言,如果在北京居住或工作很多年的非京籍人士,却不符合新的居住证申领要求,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待遇上的不公平。

  记者了解到,在各方因素的作用之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底,公安部已将《居住证管理办法》的送审稿报送国务院,时隔两年,此稿经过反复修改,方才公开征求意见。

  有学者认为,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对于为流动人口提供什么公共服务,各部门有较大争议。

  如今,这份刚结束公开征求意见的《居住证管理办法》能走多远,无疑还需各方利益的博弈。

  与此同时,地方对居住证的自发探索仍然没有停下步伐。就在今年6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将正式施行。

  这个条例规定,非深籍人员申领居住证,要求有合法稳定居所、合法稳定职业。其中,稳定职业的要求是“参加社会保险连续满12个月或者申领居住证之日前二年累计满18个月”,这无疑把一些没有参加社保的人群排除在外。

  如果征求意见稿能够通过,该条文与“稳定就业”的精神,是否一致呢?如果不一致,政策修改的成本,又由谁来承担?

  这恐怕也是其他正在探索居住证制度的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月2日,《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各地试行多年的居住证制度或将由地方规章升格为国家制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482名城市居住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2%的受访者认为居住证会让异地生活工作更踏实。

  本次调查中,73.8%的受访者分布在特大城市(北上广深),13.4%分布在一线城市,8.3%分布在二线城市,4.5%受访者分布在三线城市及以下。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七家协会联合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
  • 1号台风“蝴蝶”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今天(6
  • 今日(6月11日)最新油价查询:92号、95号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国家级非遗“刀郎麦西热甫”是一种什么? 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召开 福建首个茶园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团体标 1号台风路径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台风蝴蝶最 女生高考完独自挑一扁担行李回家 网友: “丝路海运”电商快线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 今天(6月11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昨日 汀江水暖绿新岸 ——解码“客家首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