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党主席选举结果持续在岛内政坛引发讨论。(台湾)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22日在脸书撰文指出,郑丽文以超过五成得票率胜出,显示蓝军基层渴望改变现状、寻回信念。她的胜选不仅是世代与路线的转折,也反映出国民党支持者希望党能更坚定地表达两岸立场,恢复自信与方向。
小笠原分析,10月18日国民党举行主席改选,最终由前民代郑丽文击败郝龙斌与罗智强胜出。现任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选择不再连任,使得国民党内形成六人混战。原先外界看好台中市长卢秀燕,但她宣布不参选后,情势大变。郑丽文阵营善用短影音行销策略,以简短明快的网络影片进行宣传,搭配社群媒体操作,在党员间迅速扩散,成功掀起话题。她以鲜明语言阐述主张,强调国民党应该展现自信、明确方向,获得许多基层支持者共鸣。
他指出,郑丽文在选战中主张“让所有台湾人都能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强调国民党应坚持中华文化的根与历史认同。这种论述并非单纯的“亲中”,而是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和平理性交流的重要性。小笠原指出,这样的发言让人联想到2016年的洪秀柱,象征蓝营内部重拾“自我定位”的呼声再起。
郑丽文当选后,大陆发出贺电。对此,小笠原分析,这显示大陆对两岸对话仍抱持期待,也代表郑丽文的主张被视为有助于恢复理性沟通的契机。
他同时指出,郑丽文支持度短期内急升,与国民党内部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据《中国时报》日前的报道,目前国民党约三分之二党员为65岁以上长者,这群人多数重视中华传统与历史认同,对民进党执政期间日益强化的“去中国化”政策感到忧虑。国民党员对长期偏向温和中间路线的朱立伦体制存有不满,盼望党能展现更鲜明立场。郑丽文恰好抓住这股“想改变、要自信”的民心,成为国民党内变革的象征人物。
小笠原提到,选举期间,部分深蓝阵营人士如赵少康也曾对外媒体表示,应警惕境外网络操作现象,但他强调,郑丽文之所以胜出,关键仍在于她掌握了党员心理变化与时代的脉动。他认为,郑丽文的成功是国民党基层选择重新定义自己、寻求团结与信心的结果。
展望未来,小笠原指出,郑丽文上任后的走向将直接影响2026地方选举与2028”大选“。他提出两种可能,一是延续竞选时的强势风格,主导党的方向;另一是放低姿态,专注整合地方势力与民众党合作。他认为,若国民党能让郑丽文巩固深蓝、卢秀燕吸引中间选民、黄国昌拉拢年轻族群,将形成“黄金三角”,有望重返执政。
小笠原提醒,国民党应在“坚持传统”与“顺应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让选民看到能守能攻的政党形象,才能重新获得信任。
他也指出,郑丽文若过于强调个人领导风格,未来恐与台中市长卢秀燕产生摩擦。郑丽文当选后曾表示,“国民党内有能力参加‘大选’的人,不止一位”,这番话引起关注,也让外界推测2028年提名仍将是一大挑战。
在野整合方面,小笠原认为,郑丽文愿意与民众党对话,展现务实态度,但地方选举盘根错节,蓝白合作仍有难度。郑丽文的领导风格与协调能力,将成为观察重点。
小笠原最后指出,今年夏天的罢免战让国民党士气回升,而郑丽文的出现,象征蓝营正尝试以新方式重新出发。他强调,“郑丽文的新路线,不是退让,而是回归信念、重建自信”,未来两年她能否带领蓝军重整旗鼓,将决定2028年台湾政治格局的走向。
来源:台海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