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保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南平市档案馆和武夷山市档案馆的《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引发两岸民众广泛关注,也让档案背后的闽台抗战故事为更多人所熟知。这些档案以确凿的物证,还原了闽台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历史,佐证了福建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战的主要活动基地,更有力地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两岸同胞命运与共的客观事实。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闽台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以血肉之躯、铮铮铁骨奋勇抗战,在大江南北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全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也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李友邦、谢东闵、丘念台、吴思汉、李应章、林正亨等台湾同胞,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东区服务队、“抗日复土总同盟”等众多英雄群体,正是两岸同胞在大陆共同抗战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休戚与共、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在福建这片红土地上,面对侵略与压迫,闽台儿女以同胞亲情奋起抗战,在救亡图存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作为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闽台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
讲好闽台抗战故事,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台湾同胞在抗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和平年代的今天,闽台应携手讲好包括台湾义勇队在内的两岸抗战故事,共享史料、共写史书,通过展览、宣讲、快闪、影视、新媒体产品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历史人物和抗战故事“活”起来,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守护并筑牢共同的抗战历史记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闽台抗战的历史深刻昭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也是两岸同胞并肩战斗、捍卫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支柱。无论是“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呐喊,还是台湾义勇队等谱写的山河壮歌,无不说明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再次证明了国家好、民族好,台湾才会好的大道至理。故而,闽台应挖掘好、运用好永安抗战遗址群、台湾义勇队档案、台湾抗日志士摩崖石刻等资源,结合研学教育、寻访参观、拍摄纪录片、创作舞台剧等多种形式,邀请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少年走进福建,追寻台湾先烈的抗战足迹,强化闽台抗战历史记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传承抗战精神,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当前,福建正在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闽台同胞更要牢记历史,同心同行谋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记者 刘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