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闻 > 正文

三明实施“六大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再出发侧记

来源:三明日报 2021-10-12 10:04 http://www.mnw.cn/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奋斗,是最美的姿态。

  值此“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六大行动”为抓手,推动三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再出发。

  发展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培育乡村人才、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三明广袤沃野,乡村振兴的铿锵乐章不断奏响!

  产业兴旺

  绘就增收好“钱”景

  橙黄橘绿好时节,又是一个丰收年。

  眼下,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已进入收割期,在田间地头、种子收购站和种子存储仓库,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每一粒稻穗,都寄托着丰收的希望。”耕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建宁“新农人”黄勤建喜笑颜开。

  作为福建省的“米袋子”,我市持续吹响水稻制种强市冲锋号,全力推动稻种基地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其中,建宁是制种第一大县。

  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托起了产业振兴梦。去年,全市杂交水稻种子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产值近10亿元。

  红土地长出“金元宝”,田园风光能否成为“聚宝盆”?

  立足良好资源禀赋,我市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龙头带动、品牌打造、平台培育、金融支持等举措,推动构建立体、融合、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2020年,全市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生态养殖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宁化河龙贡米、明溪中药材等26个“一县一业”特色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全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620亿元。

  大抓招商,大干项目。今年1至8月,全市35个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攻坚项目完成投资7.31亿元,占年度计划89.6%。

  抱团发展,盘活乡村振兴“一盘棋”。

  三明是典型的山区市,一些村庄规模偏小、经济基础薄弱,我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跨村联建”,通过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引领和推动乡村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沙县区富口镇成立东部片区党总支,整合5个村,2个两新组织以及2个企事业单位,一体化推动区域整体进步,产业发展焕发新活力,带动村民就业350人,村财平均增收12万元。

  清流县嵩溪镇成立花卉产业联合党总支,吸纳连片8个村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共同发展花卉产业,2020年,全镇花卉产业产值1亿多元,村财平均增收3.9万元。

  ……

  捆绑发展优质产业项目,带动村财村民“双增收”。联建村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7年的4.9万元、1.5万元增长到如今的13.7万元、2万元。

  稻穗金黄饱满,温棚错落有致,鲜花含苞待放……放眼望去,一幅幅五彩斑斓、满载收获的产业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人为本

  激活发展新动能

  “忙”是杨彬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尤溪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杨彬不仅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还先后引进多家食用菌出口加工企业,推广香菇设施温控栽培技术等,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活力。

  “尤溪是食用菌种植大县,食用菌产业增产增效离不开科技创新。”坚守农业战线近三十载,杨彬道出了心声。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2017年至今,我市率先实现省级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服务范围扩大至全市所有行政村,累计领办、创办企业及合作社30个,帮扶农户4.14余万户,其中实现增收3.26余万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推行“人才回引、乡贤回归”工程、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支持返乡人员就业创新创业,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我市千方百计“引凤来栖”。

  去年以来,通过“人才回引、乡贤回归”工程,共为村级换届储备后备力量6080名,其中村主干后备力量1990人;目前,全市开发省、市级“三支一扶”岗位157个,已全部派遣到位。

  乡村振兴既要巧借外力,也要激活内生动力。

  “星星”入户,光荣到家。走进将乐县大小村庄,村民家门口的“十星户”“十星级文明标兵户”牌匾,是一道独特风景线。

  “百善孝为先,好好照顾家里的老人,才对得起这份荣誉。”此前,将乐高唐镇为2020年度“创十星评十户”十个单项典型户授匾,常口村村民张美招被评为孝行廉风典型户。

  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到将乐常口村调研时,对“创十星评十户”活动给予肯定。20多年来,“创十星评十户”已成为广大村民日常行为的无形约束、向上向善的力量源泉。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我市不断创新“123”乡村治理模式等举措,大力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融互促,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

  目前,全市已建成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5个实践所,1228个实践站,累计进行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

  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外来助力与内生动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宜居宜业

  百姓富足日子美

  溪流清澈见底,楼房错落有致,处处绿意盎然……国庆期间,走进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秀美风光扑面而来。

  今年3月底“走红”以来,“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的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在村支书俞和法看来,“还要多增加一些小吃体验元素,增强互动性,继续做大做强‘小吃第一村’品牌。”

  美丽乡村建设要有自己的风格。多年来,俞邦村坚持结合乡村乡愁特色,大力挖掘小吃元素,持续提升旅游业态,形成了独特的乡村风貌。

  绘就乡村新画卷,怎么做到村村是风景,个个有特色?

  立足“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我市打造具有三明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截至8月底,农村建设品质提升6类19项重点建设任务完成比例95.96%,总体建设超序时推进。

  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

  从组建家庭旅馆协会、游船协会、渔业协会“三大协会”,到因地制宜打造“景阳书院”,推动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生活在大金湖畔的水际村村民,于绿水青山间捧起了“金饭碗”。

  2019年,水际村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茶山、民宿、古刹……如今,每到节假日,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感受“水际”诗意生活,带动了“写生经济”“民宿经济”持续走俏。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铺展美丽乡村画卷。

  “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全市18943户5456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

  大家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如何确保脱贫不返贫?怀揣为民初心,我市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行动。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成果、加大脱贫人口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加强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常态化帮扶……

  数据见证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一键报贫”原监测对象708户2380人已全部解除返贫、致贫风险。

  乡野绘新景,满眼新希望。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市大踏步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向着“十四五”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记者 卢素平 通讯员 刘涵)

原标题:接续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朱熹与莆田》在莆田首发
  • 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
  • 涵江区前三季度重点项目建设超序时推进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