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一旅客携辐射超标千倍“保健石”入境被查获,“防病防癌”实则致癌
据央视财经,近年来,一种被宣称有保健功能的“保健石”受到追捧,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佩戴。但近期,一旅客携带一袋所谓的“保健石”入境时,被海关人员拦了下来。经检测,这袋石头的辐射竟超现场本底值的1050倍,放射性物质是钍-232。据悉,钍-232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接触会导致脱发、呕吐、流鼻血,严重者或引发恶性肿瘤。近年来,各地海关在检查中已多次发现,带有强辐射的石头、项链等物品。名为保健,实则却是致癌物。虽然目前有部分放射性核素已应用于医学领域,但对于来源不明、信息不全的所谓“能量物质”,一定要擦亮眼睛。更要警惕以“能量石”为幌子进行的传销等违法行为!
保健石
致癌物分类
致癌物也就是致癌的外部因素,分为化学、物理、生物以及食物自然物,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会使得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1类致癌物122种
是指目前已经确认的致癌危险因素
比如:吸烟、二手烟、饮酒、槟榔果、腌制及加工肉制品、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发霉玉米和坚果、紫外线、室外空气污染、柴油发动机排气、家庭烧煤室内排放物、甲醛、石棉、焦炭生产及钢铁铸造、华支睾吸虫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除了有确切证据的 1 类致癌物,当前还确认了 412 种 2 类致癌物,2 类致癌物又分为 2A 和2B 类。
2A类致癌物93种
是指有较大可能致癌的危险因素(在实验动物身上有明确研究证据,但人群研究证据不充分)
比如:红肉、高温油炸食物、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摄入、高温油烟、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高于65℃的饮品等。
2B类致癌物319种
是指有致癌可能性的危险因素(动物和人群的证据都有,但不充分)
比如:腌泡菜、汽油、铅和从事纺织制造业工作等。
另外,IARC 评估过的可疑但又缺乏科学研究数据进行准确评定的致癌物统称为3类致癌物,即对人的致癌性尚不明确的环境因素。
闽南网整合深圳卫健委、央视财经、国家癌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