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3月15日电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5日消息,在早白垩世(距今约1.25亿年)的义县组地层,中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整株完整保存的单子叶植物——宁城中华草,这是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最早的、可靠的单子叶植物化石记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知名期刊《远古世界》(Palaeoworld)上。
被子植物是现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与被子植物的兴衰密不可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部分粮食作物例如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在植物学中都属于被子植物中的一个大类群——单子叶植物。
但是,植物学家此前对被子植物,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的起源和历史了解甚少。此前,已发现的化石中并没有出现保存较好的单子叶植物化石。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员与福建农林大学、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的同行合作,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研人员介绍,宁城中华草的化石标本产自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大双庙镇刘家南沟附近的义县组地层。化石保存于灰白色细砂岩中,长约26厘米,宽5厘米。
值得关注的是,宁城中华草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植株保存的,包括根、茎、叶、花直接相连的各个器官。这种独特的保存方式减少了人为拼接所造成错误的可能,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宁城中华草的标本中保存了具有侧根的根系。它的茎细长且具有明显的节,茎上长附着多枚叶片。叶片细长且具有平行叶脉,基部具有抱茎的叶鞘。
标本中还保存了植物顶端的花序。花序包含多朵花,周围有解读为花被的叶状结构。
通过对比研究,研究者发现宁城中华草的叶脉和叶鞘与单子叶植物的可比性很强,这一结论也进一步得到分支分类学的支持。
科研人员认为,此次在1.25亿年前的义县组地层中发现如此完整的单子叶植物比较罕见。这一发现不仅增加了义县组植物群的多样性,而且也暗示了义县组所处的早白垩世不太可能是被子植物真正的起源时代,被子植物的历史很可能追溯到侏罗纪甚至更久远的时代。(杨颜慈)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