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全国空气质量改善 生态环境部拟出台升级版行动计划

来源:法制日报 2020-06-05 08:34 http://www.mnw.cn/

  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拟制定出台升级版行动计划

  将蓝天保卫战进行到底

  ●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近两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长三角等3个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近3年最好水平

  ● 蓝天保卫战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部在完善蓝天保卫战专项督察机制的同时,将制定出台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

  ● 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这是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本报记者 郄建荣

  蓝天保卫战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务院专门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行动计划》实施近两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长三角等3个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近3年最好水平。同时,“2+26”城市重污染天气成因也已摸清,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期,要确保《行动计划》顺利收官仍面临着许多挑战。生态环境部在完善蓝天保卫战专项督察机制的同时,将制定出台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实施两年

  重污染天数降三成

  201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打响了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发令枪。6月27日,国务院发布《行动计划》。至此,保卫蓝天之战全面打响。

  《行动计划》发布实施后,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从“2+26”城市扩展到汾渭平原11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启动后,生态环境部共向3个重点地方移交了数万个大气环境问题,地方也已基本整改到位。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透露,2019年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共开展24轮次,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2万人次,组织开展15个专项任务排查,现场检查点位92.5万个,交办各类环境问题6.5万个,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环境问题。

  “我们连续3年在3个重点地区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细化每个城市改善目标和治污项目,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并逐月通报。”刘炳江说,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圆满完成,其中“2+26”城市、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均下降超过10%,重污染天数均下降超过30%,3个区域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近3年最好水平。

  据刘炳江介绍,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重污染天数比例为1.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没有上升。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改善非常明显,其中全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8%,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尤其是二氧化氮的浓度达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刘炳江说,截至4月底,337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4.8%,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

  刘炳江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前期采取的过剩产能压减、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燃煤锅炉清理整顿、“公转铁”等措施,使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渐下降,已经开始发挥环境效益。

  大气污染成因查清

  高强度排放是主因

  “2+26”城市空气污染多发于秋冬季,但污染成因一直争论不休。

  据介绍,针对“2+26”城市的秋冬季大气污染成因,生态环境部组织了由2000多名科学家及科研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系统性研究分析。通过专家团队的大量工作,已经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排放,是“2+26”城市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2+26’城市除了二氧化硫以外,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都超出了环境容量的50%以上,排放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到五倍,并且在采暖季又增加了30%左右的排放量。”

  同时,这个区域还存在着大量钢铁、焦化、玻璃等企业,主要生产工序是不可中断的,所以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减排。

  贺克斌指出,最近几年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使得气象条件趋于不利,这是“2+26”城市秋冬季大气重污染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诱因。在当前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比较高的态势下,一旦出现相对比较长时间的高湿、逆温等极端条件的时候,整个区域环境容量会减少一半以上,诱发大范围的重污染过程。

  “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和VOCs造成大气氧化性偏强,是重污染期间二次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贺克斌说,此外,“2+26”城市大气污染区域性特征也很突出。重污染期间,污染物主要沿着西南、东南和偏东通道向北京传输,区域传输的平均贡献率可以达到45%,在个别的污染过程里甚至还会达到70%左右。

  据刘炳江介绍,“2+26”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成因确定后,生态环境部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定量解析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化学转化对大气重污染的影响并形成科学共识;在“2+26”城市开展了“一市一策”驻点研究,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要打赢蓝天保卫战

  仍然面临多重挑战

  采访中,刘炳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到2019年,PM2.5未达标的261个城市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3.1%,全国337个城市重污染天数下降36.6%,提前一年完成下降目标,年底前完成PM2.5目标已成定局。

  至于优良天数比率目标,刘炳江分析说:“5年要提高3.3个百分点,即相当于337个城市均要提高12天。2018年为79.3%,已经完成了总目标的79%,但去年7省遭遇50年不遇的长达3个月高温热浪、干旱少雨极端气象条件,臭氧浓度大幅上升,虽然给完成‘十三五’目标增加了困难。但今年1月至4月,优良天数比率同比增加了5个百分点,为剩余三分之二时间打下良好基础。只要不出现极端天气事件,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完成。”

  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要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要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对比这一要求,刘炳江指出,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期,要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PM2.5浓度依然较高、臭氧污染逐渐显现、结构调整难度较大等。

  刘炳江说,虽然今年全国PM2.5浓度普遍下降,但“2+26”城市PM2.5浓度仍然较高,2019年达到57微克/立方米。“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周边出现了两次重污染过程就是典型案例。”刘炳江表示,臭氧浓度逐渐上升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优良天数的重要因素。去年7月至9月,全国多个省份出现高温少雨的气象条件,导致臭氧浓度同比大幅提升,超标天数明显增加。今年夏天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气象条件,将对完成优良天数比率目标带来较大影响。

  同时,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依然高发。据刘炳江介绍,2019年1月至2月,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上升24.1%、26.6%。

  “这个秋冬季,内蒙古、东北三省的多个城市出现长时间重污染天气,包头、哈尔滨甚至出现PM2.5‘爆表’;春节期间,北京及周边城市先后发生了两次重污染过程,这些都说明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刘炳江说。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末端治理空间和减排潜力越来越小,未来工作重心将逐渐转向结构优化调整,而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用地结构偏粗放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刘炳江说,这些结构优化调整任务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拉动有效投资、补齐短板,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重要举措,但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上,都是“难啃的骨头”。

  完善专项督察机制

  更加突出依法治污

  刘炳江所说的“难啃的骨头”,实际上也是完成《行动计划》规定目标任务的难点所在。

  刘炳江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降低夏季臭氧污染影响,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有效治理和精准管控。

  “近年来,臭氧污染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全国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挥发性有机物则是形成臭氧及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据刘炳江介绍,为保障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生态环境部将对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5个省的部分城市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各城市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从6月份开始,将以“2+26”、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为重点,按照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的原则,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臭氧污染防治压力大、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进展滞后城市,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指导和帮助相关政府、企业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减排任务。

  刘炳江表示,重点针对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以及油品储运销等行业,排查治污设施是否按要求建设,是否正常运行维护,无组织管控要求是否到位,治理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及时指导帮助企业立行立改,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

  为完成《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实施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完善蓝天保卫战专项督察机制。同时,更加突出依法治污。

  “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些目标都是阶段性的,离全国所有城市PM2.5浓度都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刘炳江说,蓝天保卫战还会继续打下去,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之中。包括正在编制的“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等,都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这是未来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原标题:全国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部拟出台升级版行动计划
责任编辑:郑莉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每日475.52元!最高检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
  • 广州一女子家被12台空调外机包围:白天热浪
  • 深圳千万豪宅两次遭水淹 积水深度超过20厘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村郑和广场今日揭幕(视频)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村郑和广场今日揭幕(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海沧港“大家庭”添新成员 宝泰码头顺利 加快补齐医疗领域短板 晋江一批医院建设 男子为520第一个领证排一夜队 被蚊子咬了 外贸企业开足马力接单生产 厦门对美海运 “真金白银”补助 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 雨中邂逅“最美林鸟” 广州某科技公司遭境外网络攻击 公安机关 关注“全国助残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