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省山东,正迎来新的人口变局。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曾经被冠以“中国最爱生孩子省份”的山东省,生育意愿正在下降。近期,山东数个地级市卫计委或市政府公布了2018年部分月份的出生人口数量,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前,社科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总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2030年起进入持续的负增长,而如果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一直保持在1.6,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
1、“二胎大省”也不生了
据青岛市政府发布的数据,预计2018年青岛户籍人口出生在9万人左右,降幅明显,其中1-11月出生人口下降21.1%,二孩出生数下降29%。
据聊城市卫计委的数据,从2018年1月起截至11月份,聊城市上报出生64753人,其中二孩出生40782人,占出生总量的62.98%,减幅为35.83%。出生人口数量较2016、2017两年呈现下降趋势。
烟台市卫计委公告显示,烟台2018年上半年出生26902人,同比下降16%左右;德州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份出生人数35564,同比下降约22%。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崔树义表示,山东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人数较多。但近两年的补偿性生育已基本完成,山东也像其他省份一样,随着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的减少,出生人口自然下降。
此外,潍坊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出生人口为64428人,其中二孩占2/3。记者注意到,2017年潍坊全年出生人口为157391人,若按照2018年上半年的趋势,全年潍坊出生人口数将不及2017年。
而在淄博市卫计委召开的2018年媒体座谈会上,有关官员表示,今年前5个月,淄博市共出生1.82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62.2%;人口出生率4.2‰,同比下降1.7个千分点。记者计算后发现,若按照前5个月的速度,2018年全年淄博新生儿数量或远低于2017年的6.9万人。
目前已公布出生人口数据的城市,都是山东省内常住人口排名靠前的大市。
崔树义表示:
“山东的生育情况是全国的晴雨表,很有代表性。山东2018年出生人口数比2017年少是肯定的了,而且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下降幅度还不小。”
而在前两年,山东还被称为“最敢生的省份”。根据各地统计和卫生部门公布的数字,2017年山东常住人口生育率居全国前列,且山东生育的二孩数约占全国的13%。
2、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专家们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
该报告设想了两种情况:该报告设想了两种情况:
如果在未来几十年,中国总和生育率有所回升,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并在2065年回落至1996年的人口规模。
而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2065年人口减少到11.72亿,相当于1990年的规模。
人口学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称,拐点的出现可能要早于2027年。2027年的判断是基于由出生人口反推出的1.6的总和生育率,但1.6的水平可能难以维持,因为2017年的出生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二孩放开政策的堆积反弹,若去掉这个因素,总和生育率可能会下降至1.2左右。
“假设近几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是准确的,再把堆积生育的因素去掉的话,我预计大概在2023、2024年左右人口就要进入负增长。”黄文政说。
任泽平团队的研究则预计,中国人口将于2024-2031年前后见顶,具体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力度。
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时间在很多人看来就像“弹指一挥”,而如今距离2029年也只是另一个“弹指一挥”,可以说近在眼前。
3、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房价惹的祸?
这一数据背后,是更加严峻的现实——很多年轻人连一孩都不生了。
究竟是什么成为了他们的“避孕药”?
从《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提供的数据来看,2015年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在全部出生婴儿中,二孩的比例明显提高,并且超过了50%。二孩生育率超过50%,说明一孩生育率低于二孩生育率。
目前,我国生育人口的年龄中,生育二孩的以80后一代为主,生育一孩的则以90后居多。二孩生育率高于一孩生育率,说明90后一代存在不愿生、不想生或者不敢生的情况。
可以说,这一数据基本符合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就是说,90后一代人接受了更高的文化教育,生活在城市,他们的生育观念与传统文化“多子多福”的观念明显不同,更加注重个人生活品质的享受,某种程度上不愿生、不想生。
当然,由于城市教育、住房成本居高不下,90后更多存在不敢生的情况。可以预见的是,如果90后都不愿生,那么00后一代甚至更年轻的一代可能更不愿生。这一趋势如果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到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和增长情况。
据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19》,生育基础的削弱及生育成本的约束,阻碍了年轻人生育。
报告认为,现代社会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不是因为意愿生育的减少,而主要是成本提高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不能完全实现,实际生育水平与意愿生育水平的差距决定于成本的高低。
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了生育基础,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也抑制了生育行为,生得起却养不起。
报告称:
房价快速攀升,2004-2017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
教育成本明显提高,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不足,1997-2017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
医疗费用持续上升;
中国独生子女约1.8亿,‘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