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3人物事迹四王淑芳:青春逐星辰 王淑芳人物简介观看心得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从1994年项目启动至今,北斗导航已经走过了24年的攻关历程。而从做北斗到用北斗,这24年,她的每一步也都与北斗寸步不离。
1994年10月,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大四的她,因为一场特殊的招生宣讲会,怀着修身治学、技术报国的理想,毅然放弃外企工作机会,参军投身北斗系统建设。从设计师到主任设计师,她见证了北斗的问世和成长。
2007年,作为最懂北斗的人,为了北斗的成长壮大,也为让北斗的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她又放弃军队的所有成就和可能扑面而来的国家大奖,转业到交通行业,承担第二代北斗导航系统首个民用示范工程,成为北斗产业化推广和交通信息化领头人。
她说:自己的青春换来北斗的成功,让中国崛起,让世界瞩目,就是付出再多也值得!
她说:科研就像打游戏,通关了很快乐,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参与进来。
生活中的她,爱家人、爱猫咪、爱诗歌,也始终在用一颗诗意的情怀,诠释着一个女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攻关与日常生活,家国使命与儿女情长。
她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王淑芳。
榜样3人物事迹五印春荣:英雄也情长 印春荣人物简介观看心得
从云南保山支队龙陵大队医务室一名军医,到奋战在缉毒一线让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警察,他不是刑侦科班出身,却凭借超人的智慧和无谓胆识,成为侦办主力和公安边防部队缉毒第一人。
30余年军旅生涯,28年缉毒生涯,他游走生与死的边缘,历经血与火的考验。
数百次深入边境一线,30多次乔装打入贩毒集团内部卧底侦查,侦破贩毒案件3234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246名,缴获各种毒品4.62吨、易制毒化学品487吨、毒资3520余万元,个人参与缉毒量创公安边防部队之最。
他说,“我们在边境多查一克毒品,百姓就少受一份害!”
他说,“我比我所有牺牲的战友都要幸运。”
他是“八一勋章”获得者,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支队原支队长、现任公安部边防局司令部副参谋长的印春荣。
他是英雄无畏的缉毒神探,却也是一个常年不能回家的丈夫、父亲。
榜样3人物事迹六朱仁斌:只为百姓笑 朱仁斌人物简介观看心得
也曾经少室山习武把功底练,也曾经出外面经商被乡亲赞;却因着一份乡愁在心间,七年前回村将书记的担子肩。
都说安吉好山好水好风景,为何鲁家村破旧脏乱如这般?
扶额蹙眉把问题想,一张蓝图绘心间。想尽办法筹资金,铺路通水将设施建;东奔西走找项目,想办法把村民来动员。
如今18家农场片连片,小火车穿梭在其间,开门是花园出门是景,乡亲们收入也翻了番。美丽经济成示范,“鲁家模式”被点赞,不忘邻村小伙伴,抱团发展朋友圈。
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实践者,也是电视剧《青恋》中男主角的原型。
2011年,因为一份乡愁,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他回村当选为安吉县鲁家村党支部(后获批村党委)书记,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抛开过去旧老观念,紧跟时代,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村里“脏乱差”,村账上负债累累,他就从改变村里的卫生环境入手,想尽办法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庄的面貌。
村里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像样产业,他就依托鲁家村的山地丘陵地形,立足全局对村庄、产业、环境提升等统一规划,发展美丽经济……
从凭借一己担当回村建设家乡,到唤起村民信任,开办家庭农场创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六七年的功夫,鲁家村从一个脏乱差的浙北小山村蜕变成一个“出门皆风景,入眼是花园”的田园综合体,并开始辐射周边村庄。
他说:“鲁家村能有今天,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加巧干,靠的是父老乡亲的支持,他们最可爱。”
他说,“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成果就是让农民富起来、笑起来。”
他是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也是乡亲心中的“文武书记”“PPT书记”和“火车头书记”。
榜样3人物事迹七赵忠贤:院士不高冷 赵忠贤人物简介观看心得
从1976年开始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始终与超导紧密相连。
作为开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先驱之一,他最早在我国提出要探索高温超导体,最早建议成立国家超导实验室……为我国超导发展在落后50年的情况下,实现了从起步、追赶,到跻身世界前列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百余年超导研究史中,出现了两次高温超导重大突破,他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和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在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的今天,高温超导领域,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推动中国高温超导研究跻身到国际前列。
他说,“核心科学技术,只能靠自己干出来。要把个人志趣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合作攻关,报效国家。”
他说,“我愿做铺路石子,让年轻的朋友大展宏图。”
他是2016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赵忠贤。
榜样3人物事迹八国测一大队:只步测河山 国测一大队人物简介观看心得
西安城南,大雁塔北,测绘路旁,驻扎着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野战军队伍。自1954年成立以来,这支队伍的几代人满怀理想和激情,投身祖国的测绘事业,测天量地,只步为尺,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
他们成立于国家百业待兴之时,在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测绘依据的时候披挂出征。从珠峰之巅到东海之滨,从炎热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年轻的队员们在风云莫测的土地上负重攀登、艰苦跋涉,一次又一次填补了祖国大地的测绘空白。
他们总是出现在国家的高峰险滩,冒着高寒缺氧的危险,用生命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深入昆仑山脚下的无人区,填补了西部地区地形图的空白;穿越茫茫南湖戈壁和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辗转东海之滨、在南海暗礁,完成海岛礁测绘……
建队64年来,他们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踏入新疆腹地,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徒步行程近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
他们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大地控制网、高程网、重力网建设与维护,开展了国家基本地形图测绘、海岛礁测绘、应急救灾与灾后重建测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高精度的测绘产品。
他们是国家测绘事业的一支尖兵铁旅,也是长途往返的候鸟,一年出去10个月,回来待两个月,绿叶发时出征,树叶黄时归来。
他们是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英雄团队,也是天涯思亲的游子,也惦记着故乡的云故乡的风,还有故乡泥土吹来的芬芳。
他们是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
榜样3人物事迹九牛犇:耄耋新党员 牛犇人物简介观看心得
他是在旧中国受苦受难下成长的城市贫民,年幼时父母双亡,靠哥哥接济。
儿时,他去了香港,看到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中国人民依然是受苦受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老一辈电影人发掘,在多部抗战爱国影片中扮演儿童角色,从此演了一辈子的电影。
他说,是共产党解救了他们的家,给了他新生活,他要一辈子跟着党干。
他说,“只有跟着党,才能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今年5月31日,上影演员剧团支部党员大会上,83岁的他被投票吸收为预备党员。
他是本次节目的特邀嘉宾,电影演员、老艺术家牛犇。
他是耄耋老人,也是一位“年轻”的党员。
相关阅读:点击查看<<<榜样3观后感怎么写 央视榜样3心得体会感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