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一年,在当了6年的伐木工人后,陈庆决心转岗到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当护林员,开始了他在霸王岭的护林生活。
陈庆的转行让很多人不解,当伐木工人月工资丰厚,而当护林员只有几十元,可陈庆还是下定决心与森林为伴。
穿越深山护爱猿
到自然保护区当护林员后,由于熟悉环境,陈庆被借调去协助监测长臂猿活动规律。从此,追寻长臂猿就成了陈庆的首要工作。
手提一把砍刀,身穿军绿色外套,脚踩一双解放鞋。陈庆的工作就是走进深山观猿。他介绍,当年进山,笔记本、录音机、望远镜是必备品,清晨出发直奔大山深处。
“要观察树枝抖动,听长臂猿叫声,动作要快,紧紧跟上,观察它吃什么,粪便什么样。”陈庆说,在林中工作久了,他可以迅速判断长臂猿的方位。追寻下去,可以观察记录长臂猿的数量,以及饮食和玩耍状况。他还要捡拾长臂猿的粪便和吃过的果实,并带回去分析成分,制作成标本。
观察长臂猿是一件辛苦且有危险的工作,陈庆经历过踩到铁夹、意外摔伤、与偷猎分子斗争等危险时刻。
那是在1986年,陈庆进山快一周时间都没有听到长臂猿叫声,他心里有些焦急。一天早晨,突然山上传来阵阵猿声,陈庆兴奋地拎起挎包就出门。沿着声音一路追寻,不料心急一脚踩空摔倒,他摔伤了右脚踝骨。
“空荡荡的大山没有人烟,只能咬牙爬了两个小时,回到驻守点,给同事留言后,拄着木棍拦下运输木材的车辆下山。“休养了快半年,在医院锻炼、康复后,我迫不及待地返回山里。”
年复一年,陈庆在大山中守候着海南长臂猿。1988年海南建省后,有关方面对生态保护投入力度更大。保护区成立了派出所,护林员增加了人员,附近村民保护长臂猿的意识也在提高,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最让陈庆开心的是,长臂猿数量在慢慢增长,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80年代观察到9至10只,到如今的4群27只,这得益于以陈庆为代表的护林员与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他们慢慢探索出长臂猿的活动和饮食规律,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