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莆田市计划新(改)建110座垃圾分类屋(亭),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收集投放体系,推动垃圾从源头到处置的全链条管理。
市环卫中心副主任陈少杰介绍,垃圾分类屋(亭)的建设可以更加便于当地居民准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垃圾由收运公司“桶车一色”分类收运,并按种类送往相应处置厂,实现全流程分类处置。
截至去年,全市已建成垃圾分类屋(亭)1025座,并配备了管理员,强化督导和引导,规范分类收集和投放体系。分类屋(亭)比传统室外垃圾桶更加卫生,也便于管理和预防受破坏,受到更多群众的认可。
陈少杰说,目前垃圾分类仍面临部分居民源头分类意识不强、分类管理员业务能力需提升、督导和劝导落实不到位、部分收运单位未分类收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环卫部门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执法和处罚作用,提升居民参与热情和分类自觉性,确保分类屋(亭)发挥最大效能。
市环卫部门希望,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管理,使生活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市民生活习惯,为城市环境整洁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全媒体记者蔡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