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傍晚5点多,细雨霏霏,在莆田城厢区南门社区,摆棕轿表演在南门沟东纠察庙拉开序幕。现场,人们围在燃烧的火堆前,随着时紧时缓的锣鼓声,一次次地转着轿子,一圈又一圈地疾跑着,累了就有其他人轮流替换上去,不让棕轿停下来。围观的人群也随着强烈的节奏呐喊助兴,喜庆的节日氛围在整个社区蔓延。
“很热闹,很开心,记忆中的元宵节就是这样的!”看了摆棕轿,社区居民苏聪激动地说。
摆棕轿是莆田元宵节一项重要节目,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轿子为木片,轿顶饰棕片,故名棕轿。轿杆只有一根,由两个青壮年前后手抬。棕轿舞虽沿袭千年,但棕轿形式、舞步变化不大,以跳棕轿和摆棕轿最为常见。莆田各地几乎都有,但棕轿样式、重量各异,其中,活动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原始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则要数南门摆棕轿。
南门社区老协会会长张志强说,传统民俗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摆棕轿活动时间长,此次参与活动的人员以“老幼结合,轮番上阵”的方式进行,从而达到“以老带新”,其中,最小的孩童11岁,最年长的70岁左右。
“很高兴看到如此大型的摆棕轿活动,寄托着好运和新一年的美好愿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福州带着一家人来莆观光的游客张文说。(陈汉儿 徐舜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