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平潭新闻 > 正文

平潭坛南湾“蓝眼泪”不见了 游客爆满垃圾遍地

来源:闽南网 2015-08-06 08:48 http://www.mnw.cn/

  近日,不少游客慕名前往平潭坛南湾看“蓝眼泪”,却失望地发现没有“蓝眼泪”,只有人山人海的沙滩,不禁发问:“蓝眼泪都去哪儿了?”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的蔡雷鸣解释说,“蓝眼泪”一般是3到6月份会比较频繁出现,此外,“蓝眼泪”是种相对脆弱的生物,游客暴增带来的污染,会对“蓝眼泪”带来影响。

  马祖也有“蓝眼泪”,但他们采取了严格的“预约观光制”保护美景,仅限每晚7至9时接待48人。平潭旅游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尝试若要在平潭推行,难度比较大。

林女士上周六去坛南湾玩,凌晨时分沙滩上还全是游人

林女士上周六去坛南湾玩,凌晨时分沙滩上还全是游人

沙滩游客爆满 垃圾遍地

  “去年我和朋友来坛南湾时,人还很少,‘蓝眼泪’非常好看。”林女士告诉记者,上周六她和朋友再次去平潭,却发现曾经空旷的坛南湾,如今已是人山人海,沙滩上垃圾遍布,迷人的“蓝眼泪”已不见踪影,“到处都是人,搭帐篷、露营、烧烤,很多都是旅行团一车一车拉来的。”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的蔡雷鸣说,“蓝眼泪”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每年3到6月,海萤和夜光藻温度合适、处于繁殖阶段,聚在一起时,才会出现“蓝眼泪”的景观,而且还要有合适的风扰动海水,刺激海萤产生荧光素,“‘蓝眼泪’本身是一种自然景观,不能保证百分百会出现。”

  游人“挤爆”坛南湾,会让“蓝眼泪”减少吗?“如果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对于‘蓝眼泪’影响不小。”蔡雷鸣说,这里的人类活动主要是指污染,普通的下海游泳对海洋微生物的影响不大,但沙滩上的固体垃圾要及时清理走,从事餐饮产生的废水不能直接倒进大海。

  “福建这么多沙滩,坛南湾的‘蓝眼泪’出现得最频繁,这和平潭海域相对清洁的海水是分不开的。”蔡雷鸣表示,这是海洋带给人类的礼物,希望大家能保护环境,守住“蓝眼泪”美景。

马祖推“预约制”平潭实行有难度

  马祖也有一片美丽的“蓝眼泪”,根据台湾媒体报道,马祖发现“蓝眼泪”后,去年开发为旅游资源。过去马祖一年平均游客约8万人次,去年增至13万,不少人就是冲着“蓝眼泪”而来。为了保护这片“蓝眼泪”,马祖采取“预约观光制”,采用传统的夜间摇橹方式,进入坑道欣赏“蓝眼泪”,时间仅限每晚7至9时,只接待48人。

  平潭坛南湾游人暴增,能否尝试推行类似的“预约制”呢?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坛南湾是个开放式的海域,马祖的范围比较小,因此平潭要实现这样的管理和预约制度还比较困难,“我们也注意到游人增多的情况,已投入大量清洁人员,也希望游人能够爱护美景。”

“蓝眼泪”名片

  “蓝眼泪”是海里微生物在海水的扰动下发出蓝色的荧光,是一种自然现象。

  具有一定的季节规律,多在3到6月间出现。

  海水的富营养化,也会使“蓝眼泪”增多,因此“蓝眼泪”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海都记者 陈贽超)

责任编辑:黄柳君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确定!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
  • 莆田多地凤凰木花盛开 如同火焰般连片绽放
  • 福建省鞋服产业“四链”融合对接活动在莆举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厦门新一批技术创新基金企业及项目“白名 “TVB御用师奶”黄凤琼做月嫂 曾参演《唐 产品畅销海内外!安溪这家企业有点牛! 中考19日—21日举行 晋江2.6万名考生应考 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海陆并进 项目建 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提升党建 6月17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92号和95号汽 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提升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