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平潭新闻 > 正文

《平潭映象》“回家”了

来源:福建日报 2025-07-17 16:11 http://www.mnw.cn/

image.png

  此次回归平潭,男女主角由原班阵容朱凤伟、肖淇心担纲。通讯员 江信恒 摄

  15日晚,平潭国际演艺中心大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们都来赴一场久违的“映象”之约。

  历经7年全国巡演后,由杨丽萍执导的大型舞台剧《平潭映象》满载盛誉,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平潭岛,正式开启驻场演出。

  以海为源、以岛为根,《平潭映象》以岚岛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创作基底,融合闽台民俗、神话传说与海洋文化,通过“新东方美学”的艺术表达,更巧妙融合前沿舞台科技,呈现了一场跨越7000年的台海文化史诗。自2018年首演以来,《平潭映象》已在全国巡演约500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震撼演出如史诗

  大幕缓缓拉开,在观众屏息凝神的注视中,一个绚丽的世界敞开怀抱——

  鼓点如擂,气势如虹,海浪声、风声、渔歌号子交织在一起,幕布上蓝色的波浪翻滚起伏,仿佛将整个平潭都搬上了舞台。

  一瞬间,舞台中央的光线骤然收束,男主角白龙王子“君山王”带着君临天下的气势,驾驭神龙腾跃亮相;女主角“平潭蓝”头戴珊瑚造型头饰,一袭长裙缀满蓝色荧光,裙裾翻飞间,宛如海浪翻涌……

  细看《平潭映象》,平潭“印迹”无处不在。该剧分为“海坛仙境”“神土生活”“美好家园”“外族入侵”“国泰民安”五个篇章,分别从自然、历史、人文、现代等多维度展示平潭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及人文风俗,讲述“君山王”与海的女儿“平潭蓝”相识相恋,携手抵抗外族入侵与自然灾害的壮丽史诗。

  作为首部海洋题材大型舞台剧作品,《平潭映象》融入了藤牌操、妈祖信仰、城隍文化、舞龙舞狮、傩戏等两岸民俗文化精粹。此外,每场演出还动用服装数百套、造型50多个,加上动力学数控机械、全息投影及大场景LED舞美等前沿技术的运用,为观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和“冲台”谢幕都如约而至。台上,杨丽萍领衔众演员向观众致意。台下,激动的人们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当天专门从福州赶回家乡观剧的观众陈晶晶,热泪盈眶地告诉记者:“这部剧简直就是一部史诗,生动展现了瑰丽的海岛文化风情。身为平潭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回家”演要尽全力

  化妆镜前,演员举起眉笔,仔细描摹最后一丝妆容;角落里,道具师弯腰忙碌,一件一件核对道具摆放顺序;操控台前,灯光师拿着流程单,反复确定细节……距离正式开演不到半小时,《平潭映象》的演职人员仍在做最后的准备。

  此时,剧场演员通道已是人影绰绰,气氛紧张而火热。

  “脚步要轻,手臂再打开一点!”忽然,一个极具穿透力的声音由远及近:正是杨丽萍。如一阵风,她穿梭于舞台、后台各处,时而手把手调整演员走位,时而指点演员舞蹈动作,眼神里满是专注。

  “事实上,我已经两天没睡了。”杨丽萍打趣道,“这次演出内容更加丰富,有很多新东西要加紧排练,确保呈现最好的效果。”这一番话,也道出了开演前那段充满挑战的磨合期。

  时间回到几日前——《平潭映象》演职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带妆联排,这是预演前的最后彩排。

  在舞台的一角,记者见到了扮演“寇首”的陈振江,他正一遍遍调整动作和神态,确保自己的演绎精准到位。“很累,但进步每天肉眼可见。”这句话,恰是这名青年舞者的写照。

  一身黑红交织的劲装搭配赤红头套,“寇首”甫一出场,就自带凛冽气场。“夸张的妆容是为了放大角色的狠厉感,从视觉上立住反派的锋芒。”陈振江这样解释。

  为了让自己更快进入角色,陈振江拿出了十足的劲儿,还前往平潭各景点实地感受风土人情。“这里有着澄澈的大海和嶙峋的礁石,和剧中场景奇妙重合,我仿佛瞬间穿越进剧中,代入感格外强烈。”陈振江感慨地说。

  对《平潭映象》团队而言,这次“回家”驻场演出意义非凡,整个团队都铆足了劲,一刻也不敢停歇。

  “真是争分夺秒,大家都特别拼。”服道师洪颖说这话时,不自觉地揉了揉眼睛,“比如,为了让道具鸭子的翅膀呈现自然扇动的效果,我们研究了好几种方案,最后才确定用滚轴驱动,而且每一个零件都得反复调试,确保万无一失。”

  洪颖所言不虚。剧团团长孙哲锟坦言,驻场团队几乎是全新组建,“你看,有60多个新面孔,磨合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前几天排练时有演员扭伤,联排不得不临时调整站位,这就非常考验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演员的专业素养。”孙哲锟告诉记者,“但这是《平潭映象》首次‘回家’表演,平潭是我们的起点,我们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诚意,交出一张完美答卷,献给当地观众。”

  努力终有回报。正式演出谢幕时,随着掌声、欢呼声响起,饰演“花仙子”的李慧琳,感觉身体里紧绷的弦瞬间松了,但又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一出剧代言一座城

  跨越100多座城市、观众累计逾80万人次、全网曝光量突破30亿次……自首演以来,《平潭映象》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平潭热”。

  这份来自四面八方的认可,也让主创团队更渴望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演出前,杨丽萍和主创团队、男女主角一同亮相,分享创作中的动人故事与幕后甘苦,拉近艺术与观众的距离。

  神秘、浪漫以及意象化的表达,是杨丽萍最擅长的创作方式。从《平潭映象》立项伊始,她便多次深入平潭采风。海风、礁石、渔家风俗以及南岛语族文化,这些触动她心弦的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作品的肌理之中。“我第一次来平潭,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深深感染,它们点燃了我的创作灵感。”杨丽萍动情地说。

  正是怀着这份对平潭岛的深情,让团队在打造驻场版时,决心将其打磨得更精致、更接地气。记者了解到,此次驻场版并非巡演版的简单复刻,而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全面升级之作”。以超大型道具“王船”为例,主创团队对其进行了升级,整艘船体积比巡演版更大,高度更是逼近9米,装饰细节也更加精美。

  《平潭映象》出品人吴文渊介绍说,团队在保留巡演版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演出场地的空间特点,对视觉、音乐、叙事等关键要素进行了精雕细琢。

  “驻场版《平潭映象》时长为90分钟,不仅结构更紧凑,也更具情感张力。驻场演出期间,每日演出1至3场,为来岚游客解锁‘观演+旅游’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体验。”他说。

  音乐,是《平潭映象》的重头戏之一。“我们对妈祖、王船等场景的音乐都重新做了混音,观众会觉得耳目一新。”担任《平潭映象》音乐创作的祁岩峰透露,接下来还打算对南岛语族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专属音乐,计划未来融入驻场版的演出。

  此次“回家”驻演,被出品方视为“艺术回归本源”的关键一步。吴文渊说,未来目标是打造“常态化、高品质”的驻场演出,让《平潭映象》真正担当起“一出剧代言一座城”的角色,成为平潭文旅一张醒目的文化名片,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点燃平潭“夜间经济”,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张哲昊 刘宇捷 郭雅莹)

image.png

舞台再现“赶鸭子”的场景。通讯员江信恒 摄

image.png

“君山王”身骑神龙。通讯员江信恒 摄

原标题:《平潭映象》“回家”了
责任编辑:曾少林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大武夷超级山径赛项目世遗大会获奖
  • 三明建宁里心:水果带“身份” 提质又增效
  • 三明多条公交线路调整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叙利亚内政部门宣布在苏韦达省达成新的停 泉港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调研调度新城投资 东山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漳州发现“变脸”香蕉 漳州:男子路口被撞飞 过路军人紧急施救 惠安县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今天(7月17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昨日 三明这所高校建新校区 建设用地获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