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平潭旅游业作为的实体消费,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冬”。原本最忙碌的时节赋闲在家,旅游从业者们各出奇招,他们或从自身出发充实自己,或变身海产品直播供应商,积极自救,或是为一线防控人员送去“爱心餐”……他们在“充电”,在蛰伏,也在期盼。“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7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让停滞了数月的旅游行业再次启航,平潭这些鲜活的“旅游人”终于守到了文旅之春。
行旅行社的蓄力
今年1月24日,福建海坛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斌正在与团队协调即将到来的春节旅游旺季时,突然收到了一条消息:因为疫情原因,停止所有的团体游活动。“当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一股无助涌上心头。”薛斌说。
薛斌回忆道:“今年是开年形式最好、最火爆的一年,2月、3月乃至4月份我们的预约都是爆满的,甚至有6个千人团已经在安排日程了。”
停止团队游意味着旅行社前期所有的功课都已白费,甚至还可能因此赔付违约金。但在薛斌看来,无论如何,安全是第一要务,于是他们团队连夜致电每一个已经预约的旅行团,一一解释政策,取消日程。停止所有的团体游活动,意味旅行社所有人只能待业家中。但薛斌却还是按照朝五晚九的上班时间来到公司。“趁着这个时候我就多‘修内功’,平潭国际旅游岛日新月异,趁此机会我还开发出了几条新路线。”薛斌表示,他坚信疫情终究会过去,届时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平潭一定会迎来新的曙光。
现下,随着跨省旅游团的恢复,薛斌的公司陆陆续续接到了不少订单,前阵子清静的旅行社逐渐热闹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很看好家乡的旅游市场,坚守一定会迎来成功的。”薛斌的脸上难掩喜悦的神情。
而这仅仅是平潭旅游行业的一个缩影,不少像薛斌一样的旅游人一直坚守着,秉持着最初的信念。记者从福建海坛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两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平潭多家旅行社了解到,在前阵特殊时期他们都“苦修内功”,纷纷出奇招,蓄势待发,有的提前规划旅游线路,有的组织员工们“云旅游会议”,有的打卡旅游线上直播课程,还有不少导游在家广泛阅览相关书籍,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而这林林总总都是为了蓄力等待旅游“新春”的到来。
薛斌(右)在指导员工办公
购伴手礼的“变身”
受疫情影响,原本热销的海产品等伴手礼销量骤减,这着实给经营平潭特产休闲产品的王波笼上了一层阴云。“来势汹汹的疫情给我措手不及的打击,我们售卖的食品都有保质期,眼瞅着自家积压的货物卖不不去,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回忆起疫情初期的经营窘境,王波动情地说道。
当看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扎实推进,各项利好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王波原本躁动不安的心开始平缓下来,他开始思索新的出路。“平潭的海产品和土特产作为伴手礼,还是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我相信只要有机会自家的产品一定可以趁势而上。”王波那时候笃定地认为。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联系上王波,并表示可以用直播卖货的形式推广销售。5月中旬,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欧阳晓波化身“主播”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卖力“吆喝”。当天,仅2个小时,全网观看量超300万,抢购订单近12000笔,成交金额超320万元。而作为供货商的王波激动不已,他这段时间的坚守终于没有白费。现如今旅游市场形势逐渐向好,王波对今后又有了新的期待。
平潭手绘地图、风景手提袋、“蓝眼泪”抱枕……另一边,疫情期间,平潭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文创开发,在龙王头海洋公园的岚海文创旅游旗舰店推出新一批文创产品,引发了不小的购买热潮。“这些东西很有新意,也极具地方特色。”游客潘灵越说。
商品已经成为平潭文旅产业和发展重要的承载和出口,在后疫情时代,更是拉升旅游消费综合性收入值的重要环节。相信,疫情期间的守望和创新,会成为未来平潭国际旅游岛腾飞的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