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望着新建起来的“柴火小院”,村民老张不禁感叹:“看着这些柴火摆得整整齐齐,心情舒畅多了。以前总觉得环境卫生是城里人的事,现在才真正感受到搞好农村卫生也很重要啊!”
“柴火小院”是建瓯市玉山镇洋后村为解决农户房前屋后柴火乱堆乱放问题、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新做法,利用村集体闲置地块,科学划定存放区域,由专人管理。
今年来,建瓯市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优化城乡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大力度推进、长效化运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在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城乡清洁等基础工程上升温加压,“整”出了新生活,“治”出了新天地。
建瓯市成立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打好消灭垃圾攻坚战行动方案》《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行动方案》等文件,将整治工作细化到月、周,确保整治效果常态化;建立市、乡、村领导干部挂点责任制;各级环境整治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推进会、联席会等,精心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夯实责任;建立主要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落实的责任制,逐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
长期以来,建瓯市城乡公厕普遍存在脏臭问题,不少村里没有现代化的公厕,一些村民家的简易旱厕也臭味熏天,如厕难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此,建瓯市对城区42座公厕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设施全部达到二类公厕标准以上,建成了4座高标准的五星级公厕。此外,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对5个乡镇16个村的公厕进行改造提升,将“厕所革命”逐步从城区、集镇和景区扩展到行政村、从行政村扩展到自然村,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建瓯市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手段。顺阳乡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发动村民实施垃圾干湿分类;建安街道推行“巷长制”试点工作,由居民推选出巷长、副巷长,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主体;小桥镇洽历村将党建“六要”工作法应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以“组织要引领、村民要知道、村民要参与、村民要做主、村民要监督、村民要满意”为标准,严格考核保洁工作。
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行动开展以来,建瓯市共清理各类垃圾4万多吨,拆除乱搭乱建20万平方米,清除“牛皮癣”15000多处,扩建、改建农贸市场29个,规范店招店牌2500多块……下一步,建瓯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抓出声势、抓出成效,让百姓享有美丽洁净、安全有序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