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 > 南平新闻 > 正文

建阳区黄坑镇:从“黄泥坑”到“黄金坑”的嬗变

来源:闽北日报 2019-05-10 09:46 http://www.mnw.cn/

  好生态培育出好茶叶,好生态还孕育出品质优良的大米。

  黄坑镇古称唐石里,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在唐石里发现一本十五穗的水稻,宋理宗下诏将建阳县改名为嘉禾县,唐石里更名为嘉禾里。这里出产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做成米饭清香四溢,松软可口。

  记者见到雷炳华的时候,这个46岁的中年汉子正在忙着联系采购鱼苗、鸭苗。“去年,我的‘稻-鸭-鱼’共生模式初获成功。今年计划再在稻田里放养150公斤鲤鱼苗和3000多只鸭子。”

  雷炳华是建阳区的种粮大户之一,承包和流转了近千亩的耕地种植水稻。去年,他干出了一桩让乡亲们傻眼的“蠢事”:在集中连片的山垄田里种植了200亩水稻,既不打农药,又不施化肥,只是养几只鸭子在田间管事。

  雷炳华有自己的盘算:利用大自然赐给黄坑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通过改良土壤,恢复传统耕种模式,生产优质绿色稻米,正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可实现在“种得好”基础上实现“卖得好”。

  雷炳华的“鸭-稻、鱼-稻”共生模式,在瞄准“绿色”二字下足了功夫:在防虫治病上,他在田埂上种植具有驱虫诱虫功能的香根草、波斯菊、青豆等植物,同时安装太阳能灭虫灯进行物理灭杀,分阶段喷施生物酵素,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在施肥上,化肥施用量直降五分之四,改施生物有机肥,种植紫云英、油菜等作物沤制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有效提高地力;每亩田间饲养5斤鱼苗、20多只土鸭,打造“除草-灭虫-鸭(鱼)粪肥田-稻壮鸭(鱼)肥”的良性共生系统。

  “鸭稻共生模式,每亩要增加生产成本500元,稻谷产量却要比常规种植减少约三分之一。”雷炳华把收获的8万公斤有机稻谷,加工成小包装大米,一经面市,虽然每公斤卖到了20元,甚至50元,却广受机关、学校和白领们的欢迎,上海、福州、厦门等地的订单络绎不绝。

  看到传统有机种粮有销路、有赚头,一些农户从怀疑、观望到要求合作。今年春,黄坑镇过去无人问津的山垄田格外走俏,“生态米”种植风靡各村。

  从“砍树”到“看树” 不卖木材卖“风景”

  黄坑境内山峦叠嶂,沟谷错落,竹木竞翠,被誉为“昆虫世界”“蛇类王国”“鸟类天堂”。

  位于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的朱熹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子乃一代理学大师,影响深远广博,有“春秋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之说,亦即“北孔南朱”之誉。

  此外,黄坑镇还拥有“九天飞瀑”雷公口水库、太子岭明代石拱桥、“武夷天池”五福洋水库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

  如何让黄坑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出深山峡谷?近年来,该镇在旅游规划、景点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新招迭出:在闽北第一个实施镇区主街道“白改黑”工程,使之成为一条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街区;建起了嘉禾音乐喷泉广场、朱子文化公园、集镇防洪堤休闲健身步道、集镇夜景工程、美丽乡村建设……黄坑镇由此先后荣获了“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为了加速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黄坑镇坚持规划引领,构建起“集镇-中心村-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打造处处有风景、时时见风景的全域大景区。注重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新建了黄坑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朱子纪念馆、朱熹墓附属保护提升工程、朱子文化牌坊,还加快建设考试祈福阁、半亩方塘、状元长廊、征诗长廊、紫藤隧道、风车长廊等。

  不经意间,当地居民发现,操着各地口音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镇里的小客栈、土菜馆常常爆满。

  陈友顺,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近40亩的九龙山庄。在背靠重重竹山、紧挨潺潺小溪、毗邻千亩生态茶园的环境中,可餐饮、垂钓、体验、观光、住宿等,引得城里人纷至沓来。今年“五一”小长假,九龙山庄天天游客爆满。

  “山好,水好,空气好,人更好!”从广州来的游客饶义顺一行6人,在九龙山庄吃住游玩嗨了三天,赞不绝口。返程之前,狂购红菇、笋干、蜂蜜、茶叶等土特产,直到两辆汽车的后备箱塞满为止。

  在桂林村,村民利用原有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桂林为主题,建设古廊桥、修缮古民居,新建米砻湾旅游度假山庄、金斗客栈、望兴农家乐、台石仙境小舍、花桥民宿等6家民宿,每逢节假日,远道而来的游客乐不思归。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不断提升的旅游设施,使黄坑镇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2018年,全镇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

  “黄坑,因唐代一高人吟出‘叶黄满坑金’的诗句而得名。如今的黄坑镇,是名符其实的‘满坑金’:201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镇长林瑞妃说。

原标题:建阳区黄坑镇:从“黄泥坑”到“黄金坑”的嬗变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全产业链布局加长加密!古雷石化“产业雨林
  • 无需户口本!婚姻登记全国通办首日 福建426
  • 福清将新增一座大型公园 设多个主题功能区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 惠安国寿寿险和县计生协会联合开展“母亲 “泉州产”鱼排首次出口海外 2025厦门工业博览会启幕 厦门口岸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量突破200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第 漳州三条公路获评2025年度全国美丽公路 漳州老年人身份证可替代优待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