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 > 宁德新闻 > 正文

宁德: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来源:闽东日报 2024-01-25 16:22 http://www.mnw.cn/

  近年来,宁德市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使得通行得到有效改善,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依然是“老大难”问题。如何为中心城区打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解决市民出行的“堵点”,记者进行了走访。

存在问题:

通行条件不完善交管智能化不足

  市人大代表曾祖奇认为,目前,我市中心城区闽东中路、天湖中路、福宁路、104国道等人流量和车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缺少地下通道或人行过街天桥,不仅易造成交通拥堵,也给行人带来不便。

  市政协委员叶国平认为,目前,中心城区疏堵违停治理、警卫保畅等主要依靠“人海战术”,缺乏大数据分析,不能快速发现和处置交通堵情和事故。这归根结底是城市交通信息未形成“一张网”,缺乏“智慧大脑”统筹协调。

  “当下,我市停车资源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停车资源不能满足停车需求,货运车辆没有专用停车场;部分地段过度投放共享单车,挤占公共停车空间。”叶国平说。

  此外,我市交通标识设置也存在不合理,有的T型路口存在直行与行人过街冲突、直行与侧向左转合流冲突等问题。如:万达和宝信广场路段斑马线设置在道路中段,车辆礼让行人导致交通拥堵;金马路石湖路交叉路口西侧设置的信号灯目前为持续闪光黄灯,造成周边接送学生的两轮车、行人横穿较多等。

对策建议:

交通“硬件”设施与“软件”管理同步提升

  对于如何破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症结,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曾祖奇建议,应加快建设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如:在闽东中路联信财富广场往宁德市实验学校路口、闽东东路福宁北路十字路口修建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因南大塘排洪渠位于天湖东路万达广场路段无法修建地下通道,故建议在天湖东路万达广场和宝信城市广场路段建设过街天桥,天桥设梯道、自动扶梯和无障碍垂直升降电梯,起到方便行人通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

  叶国平建议,应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及停车场。综合考虑中心城区人口经济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环线、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路网体系,提高道路密度和连通度,规划形成骨架路网,满足城市组团间快速通勤需求。疏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摸清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社区内部道路状况,视情况拓展成公共道路。加快打通“断头路”,加快推进宁德一中(旧址)、宁德市高级中学地下停车场建设,在交通堵塞重点地段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大力推行停车泊位错时共享。

  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以科技赋能管理水平的提升。“应加快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充分收集交通数据资源,积极对接互联网科技公司,共享其卫星导航、拥堵延时指数等数据。不断完善智能信号灯、绿波带等城市路网运行动态调度体系,从点、线、面三个层次监测城市交通出行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用以指导交通拥堵治理。”叶国平表示,还可通过采取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及停车场、加快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优化交通标识等措施来逐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闽东日报记者 余根坤 陈容)

原标题: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南来北往”福建·黑龙江漆画邀请展暨福建
  • 周祖翼赴宁德市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赵龙在莆田市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周祖翼赴宁德市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 赵龙在莆田市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八闽书房”公共阅读新空间“一卷阅八闽 行见八闽西部片区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展示活 福建省政协重点提案办理“三结合”座谈会 厦门: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宁德:切实把全会部署转化为实际成效 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