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省伍喵视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未来,校企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移动商务、动漫、数媒等专业学生跟岗、顶岗实习及二元制学生培养,为推动宁德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这是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闽东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近年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找准定位,坚持融产业促专业、融岗位促教改、融合作促育人、融德技促就业、融服务促发展“五融五促”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破解技术技能型专业新、师资少、设备少、借鉴少困境。
翻开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简章,全校22个招生专业中,有13个对接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持续培养、输送人才,成为助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主动融入四大主导产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专业试点,形成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核心、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电机与电器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6个专业为支撑的高水平机电装备专业群建设。今年6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名单高水平高职专业群(A类)。
“近年来,学院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并有了新突破,取得显著成效。”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浩云说。
如今,走进我市各大中小型企业车间,随处可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影。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通过开展订单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模式,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留宁就业,相关专业学生已通过在大型企业顶岗实习迅速成长为车间骨干。
紧贴市场,学院积极对准四大主导产业岗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二元制”“3+2”中高职衔接“1+X”证书制度等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促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同时,将企业的工匠精神、新技术、新工艺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法,通过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加大生产性和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5%以上。通过校企合作,开发《3D建模基础》《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等10门精品开放课程,初步实现专业教材校本化。
以“二元制”教育为例,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以全面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自2019以来,学院分别与青拓集团、上汽集团、宁德新能源、时代新能源等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截至目前,学院共录取服务我市四大主导产业学生760人,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准度。
一大批“能工巧匠”成为带动产业跃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校企师资互聘互兼、互学互促、优势互补,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知行合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中,机电类教师副高以上12名、中级职称27名、“双师型”教师达50%以上。教师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课题40多项,完成了宁德“8+1”制茶揉捻机智能化改造,参与上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机转子开发。依托闽东乡村振兴研究院,每年为企业培训和工种鉴定人员达3000多人,培养机电类专业毕业生2000多人、“二元制”学生500多人、中高职衔接学生400多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学员4000多人。
以高质量职业教育支撑地方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成立青拓产业学院、ATL新能源科技产业学院,开设校外实训基地81家。其中,机电装备专业群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青拓产业学院获批第二批福建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先后获批宁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培养了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未来五年,学院将继续扎根闽东,立足制造产业,以党建引领,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能力,打造四有三能型教师队伍,努力建成‘宁德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内可交流’的工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林浩云说。(闽东日报记者 郭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