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条城市无人机物流航线在福州高新区开通。记者 林双伟 摄
近日,2025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在厦门召开,《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正式发布,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选,属全市唯一。这是福州高新区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据悉,案例集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蓝迪国际智库联合编制,共收录100个优秀案例,涉及市场准入、政务服务、法治保障、融资支持、信用建设、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
福州高新区《智汇低空 翼动未来——多维构建人才强磁场 赋能产业发展》案例,展现了园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落实“好干部 兴福州”“好年华 聚福州”战略部署,以“发展高新科技、培育高端产业、汇聚高端人才”为目标,锚定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创新探索“以赛聚才、以情留才、以才促产”工作路径,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引育人才提供了“高新方案”。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通过拓展赛事引才聚智,构建全域引才网络。联动高校、行业协会举办40余场高端无人机品牌赛事,吸引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521队次、3000余名青年人才踊跃参与。借此契机,推动知名航空航天院校、高校与福州地区企业、金融机构达成深度产业合作,有效深化产业链融合;同步组织资本对接活动,促进人才与资源精准匹配。此外,通过开展14场“好年华 聚福州”招聘会、西北9校引才行及多场专场招聘,精准对接台湾青年等重点群体,全面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夯实载体筑基赋能,厚植人才发展沃土。福州高新区高标准建设了28层5万平方米无人机孵化器,首期1万平方米配置6大共享空间。打造两岸科创交流中心,设立专项服务工作室。建成773套酒店式人才公寓,落实“先入住后申请”政策,惠及2400余名人才。
出台多项人才政策,给予博士、硕士、本科人才最高30万元补助,为高层次人才及企业提供15万~500万元资金支持,发放奖补超3000万元。
推进产才融合驱动,激活产业发展引擎。福州高新区建成13.7万平方米“榕创汇”无人机小镇,举办全球最大规模高层无人机灭火演练。联合9家机构开展多类型培训,与11所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成立“榕创汇”“侨智汇”两大低空产业联盟,与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智领袖建立紧密联系,引入国际生产线,打通企业出海渠道。推动5项低空经济重大战略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涵盖产业学院共建、数字基建、山海协作、研学教育及校外实践基地等领域。
深化机制创新破局,优化人才生态体系。福州高新区创新“赛事+场景”引才模式,以赛育场景、聚人才。构建“全要素+全周期”服务生态,实现人才成长闭环。推行“培训+赋能”使用模式,引入50名无人机飞手培训教练、23位国际推荐官,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科研+产业”双循环机制,强化多方协同联动。针对高端人才,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
目前,福州市无人机(系统)孵化器吸引落地低空经济企业16家,包括6家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研发孵化了高层消防、应急运血、边海防巡查等17类无人机应用解决方案。“榕创汇”无人机小镇作为中国无人机应用场景示范基地,成功组织10余批次研学活动,培训取证飞手超100名,并探索形成多元化无人机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推动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福州高新区还通过人才工作机制制度创新,下好人才“引育用”三步棋。
突破传统引才路径,以无人机国际赛事为载体,将竞技平台转化为人才对接平台,实现“以赛搭台、以赛聚才、以赛促产”,形成“赛事经济+人才经济”双轮驱动的创新范式;构建“空间载体+生活服务+政策保障”三位一体的留才生态,从创新创业空间搭建、生活配套完善到政策资金扶持,全方位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形成人才服务闭环;以人才赋能产业出海,通过建设国际合作窗口、成立产业联盟,推动低空经济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探索出一条“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人才”的国际化发展新路径。
经过两年时间发展,福州高新区实现了低空经济“从0到1”的突破式发展,形成可复制的“赛事聚能—场景赋能—生态释能”发展范式,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样本。(记者 林榕昇 通讯员 谢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