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图书馆不仅“活泼”,还“多才多艺”。林青介绍,他们通过聘请学校、教育机构的专业老师,结合与其他图书馆交流学习时所汲取的经验,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节目”,图书馆真正做到了“动起来”。
“我是小主播”活动是马尾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宋之晓的最爱。通过活动中的看图说话、动画配音、话题讲述、声音弹性训练等方式,宋之晓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性格也渐渐外向了起来。
90后小卢是图书馆的老读者,每逢周末,她都会到“躲”到图书馆三四楼的借阅区看书,读累了就到一楼的“周末观影会”看会儿电影。
年近七旬的蔡依伯则是视听体验室的“粉丝”,他喜欢找一个角落,点开屏幕中的闽剧频道,一听就是大半天。林青告诉记者,图书馆刚开放的时候,吸引了不少老年人,但他们不懂得如何操作电脑。“为此,我们定期开设了外来务工人员、老年读者电脑培训课程,教他们如何使用设备,掌握一些基本操作。”记者注意到,馆内还配备了专门的技术人员,随时为群众答疑解惑。
工作人员在亲子阅读区整理图书。
林青认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阅读已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真人图书馆”“体验式阅读”都是一种阅读方式,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让阅读形式更多元化。因此,图书馆不仅设立了VR、AR体验区及相应体验课程,上个月还引入了一台“朗读亭”,其拥有丰富的视频资源、朗读素材以及英语口语等特色资源,可供读者进行朗读训练。使用者还可以扫二维码,将朗读的内容传到手机或者其他终端。
“朗读亭只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将来能够建立3D阅读体验区,为群众创造更好、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林青说。
市民在图书馆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