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补偿,未竟的政策扶持之路
随着基金小镇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深化金融创新,加强政策助力,减少基金的投资成本和风险,是许多地方政府吸引基金的手段之一。
“基金公司选择在哪里落地,看重的就是政策。”罗玉琴告诉记者,“以个人所得税为例,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给投资人的税收减免就很给力。投资人看重投资收益,政府部门要在这上面多出政策。”
记者了解到,现有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便利化和降成本上。以福州马尾为例,为推动基金业发展,马尾区政府部门积极与省工商局沟通协调,促成其同意对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含“资产管理”“基金”“投资管理”等字样的进行登记,向基金企业敞开大门。
2017年1月25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出台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办法提出,注册资本实际到位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或当年实际募集资金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0万元的落户奖励,办公购房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租金减半等优惠。类似的政策也出现在福州鼓楼。
在厦门,2017年7月出台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促进基金基地发展办法》,用“基金基地”的提法代替基金小镇。《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基金基地运营机构可以申请奖励,包括业绩奖励、装修补贴和房租补贴。其中,业绩奖励是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并根据增加引进规模不同的基金,相应增加奖励。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政策红利,北京、天津、深圳、杭州、嘉兴、苏州等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发展与聚集,给所在地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这些先行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规模偏小,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我省私募投资机构达到553家,管理基金规模达2043亿元,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数达到1331只。全国113家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私募创投机构中,福建仅3家。借助基金小镇培育基金企业,将产业基金和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为区域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福建尚需努力。
“国内成功的基金小镇,其配套的奖励政策均十分有针对性,能抓住基金企业的需求痛点。政策的稳定性、可靠性、持续性及可操作性强。此外,它们的基金产业链配套也很完善。”陈坦生表示,目前,软件园数字产业基金大厦正打造“福州市基金服务联盟”,已经集聚了一批国内优秀的银行、券商、律所、会所、投融资中介等十余家服务机构,形成了服务实体企业融资、并购、挂牌、IPO上市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加快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扶持基金小镇发展,除了提供政策奖励补助,以及物理空间配套外,还要靠软环境吸引基金企业,更多地依靠在了解基金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组建服务团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贴心、更加到位的专业化服务。此外,还要构筑美丽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金融与产业、产业与城市、城市与人的协同共生发展。由此观之, 未来,基金小镇的发展仍任重道远。(记者 游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