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穿越期间正值“五一”假期,举家出游的市民不少,1号线客流量大,且不能暂停运营,必须百分百保证运行安全。“如果参数控制不好,1号线既有线路可能产生下沉、隆起,导致轨道变形,隧道里的管片也会渗漏水,对客车运行造成影响,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何勇飞说。
全程监控确保穿越安全
为确保“穿越之旅”成功,项目部联合地铁公司、项目公司成立下穿1号线应急指挥部,建立地铁集团公司、运营分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施工监测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风控中心等九方应急联动机制。
在正式穿越前,项目部还选取了前50环(60米)地质情况相似的区域作为试验段,进行试推,严格模拟下穿推进过程,盾构推力、扭矩、土压力、注浆量等每个参数,都进行实验确定。
试推安全可控,在正式穿越区间,每天9点、17点均召开穿越1号线施工反馈会,根据地表监测及自动化监测情况,指定合理掘进参数。“我们监控中心24小时对区间盾构施工进行跟踪监控,还在1号线安排了作业点,开展监测、勘察、应急处理工作,近50人24小时驻守一线。”何勇飞说,在1号线隧道内,为保证运营不受影响,还设有自动化监测设备,每5分钟向监控中心传输1次监测信息,实时指导盾构掘进。经过2天2夜的“地下之旅”,盾构机在南门兜站顺利实现接收。
“现在右线正进行拆机前的各项准备,数据监测也时刻进行,确保万无一失。”何勇飞告诉记者,该区间的单线洞通,也为全长748米的左线从1号线“近身”穿过积累不少经验,预计10天后,西南区间左线盾构也将下穿1号线,本月中旬力争实现该区间双线洞通。(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文 叶义斌/摄 通讯员 张闻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