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 云制造
云制造是先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具体表现,是互联网趋势下制造业的新型组织方式。云制造借鉴了云计算的分布式、虚拟化、易配置、可用性的资源配给特点,以提高先进制造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出发点,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平台,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共享和远程协作。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云制造,将有助于发挥优势企业先进能力的溢出效应,提高行业性、区域性制造资源的配置效率,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组织成本和提高研发创新水平,使有限的先进制造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促进工业物联网应用。深入实施工业物联网专项行动,引导企业通过传感器、嵌入式终端、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等技术和产品的集成应用,形成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新型能力,实现生产管理各环节的互联互通。重点依托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等载体,发挥我省在二维码、RFID标签、工控传感器、车联网终端、光通信器件等领域的优势,率先在电子信息、鞋服、食品等产业形成典型应用案例。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到2020年,培育20家以上工业物联网示范应用龙头企业;到2025年,工业物联网在大中型企业得到深度应用。(省经信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深入实施“数字福建·宽带工程”,加快推进4G网络覆盖、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广应用节能高效、高性价比的宽带网络设备,完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增值电信企业重点项目进驻大数据重点园区,鼓励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为工业云提供存储和分析服务,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到2020年,城市光纤到户覆盖率达95%,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77%,4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 100%,3G/4G用户渗透率达95%,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 100%,社会信息化指数达0.938;到2025年,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省通管局,省发改委)
(八)促进制造业服务化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无缝对接制造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预测预警和精准营销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鼓励先进制造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为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开展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到2020年,建成3个以上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到2025年,建成8个以上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推进服务型制造。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企业生产模式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营销模式从提供设备向提供咨询设计、项目承接、工程施工、仓储物流、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等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鼓励企业搭建产品远程监测与诊断平台,完善产品智能维护系统,向客户提供专业化远程状态管理和现场技术支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优势制造企业成立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类金融服务企业,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鼓励纺织、服装、制鞋、家具、建材等行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到2020年,大中型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25%;到2025年,大中型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0%。(省经信委、省发改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