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200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中国福建网 2015-01-28 20:24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二、坚持“科学发展、四求先行”,扎实做好2009年工作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不畏惧困难,不回避问题,不人云亦云,充分认识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和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民生工程创造了重要条件;国际资本仍然看好我国,进一步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向我省转移仍然有许多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综合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日益增强,海西先行效应开始显现,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和工作的高度协调,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四求先行”、“四个重在”,着力民心、着力民生,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 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可比口径不低于80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

  保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依靠全省人民,在突破风险中把握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形成合力,在有效运作中力求先行,着重在以下八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坚持立足国情重“三农”、融入全局重“三农”、改革创新重“三农”、统筹协调重“三农”,有效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以改革增添活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措施,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农村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任职、农村“六大员”、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等制度,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以稳粮保障供给。第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基本农田红线,出台相关政策防止耕地抛荒,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开展土地整理,建成40万亩高标准农田。第二,加大“五新”推广力度,扶持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和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和新型农机具,鼓励多种超级稻、再生稻,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第三,抓好化肥等农资保障,调整农资补贴政策,加强价格调控,做好化肥冬储、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第四,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种粮补贴,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较大幅度提高农机具补贴等政策,改进补贴发放方式,确保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加快新增 55万吨省级储备粮库建设,完善储备管理和市场供应体系。

  以增收改善民生。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水产养殖和远洋渔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农业品牌。发展生态农业和节约型农业。搞好农产品购销与储运,促进大宗农产品价格平稳。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健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做好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扶持一批中心镇,增强小城镇辐射农村、带动就业的作用。

  以多予夯实基础。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完成普通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 5000公里以上。加快现有3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内基本完成。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抓好“五江两溪”防洪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标准渔港以及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2010年前基本完成300公里海堤除险加固六期、七期工程建设任务。建成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解决130万以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年内完成80%以上村镇垃圾治理任务。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农”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共技术服务。实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发挥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区域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重点行业建立一批技术开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和产品检测中心,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把“6·18”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的产学研合作大平台,积极培育科技经纪企业和经纪人,更有针对性地寻找项目源,更广泛地发动企业参与,更有效地扶持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并采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推进专利技术实施计划,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力度。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营造宽容、和谐、向上、想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推进工业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第一,发展先进重化工业。加快建设环三都澳、罗源湾、江阴半岛、湄洲湾(南、北岸)、厦门湾、古雷半岛等临港工业区和南平、三明、龙岩等产业集中区,推进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壮大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产业集群。第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的集聚功能,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光电、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等产业。第三,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继续实施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和品牌提升。第四,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深化政银企合作,满足有市场、有技术、有前景的企业资金需求。建立并运作好小企业信贷中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银行贷款风险保证金制度,建立重点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第五,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建立地产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制度,在政府采购、重点建设和市政工程项目中,依照有关规定,协调项目业主与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依托营销联盟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开展上下游协作,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围绕省内龙头品牌企业配套生产。鼓励企业布点建设营销网络和开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拓展闽货市场。第六,强化运行服务保障。加强工业运行分析监测,健全煤电油运和重要原辅材料调度机制,推动工业持续较快发展。

  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大型批发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拓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我省整机企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对接平台,推进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在制造业设计创意、动漫游戏等领域扶持一批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培育产业投资基金、村镇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组织。鼓励发展法律咨询、形象设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文体娱乐等面向民生的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力度,壮大旅游经济。

(三)积极有效扩大内需,强化投资消费拉动作用

  加大投资力度。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产业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526个,力争新开工130个、投产120个,总投资11193亿元,年度投资1470亿元。按照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土地、环评、节能等管理要求,加快前期工作,加快报批进度,加快建设步伐,抓紧推进一批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开工一批前期工作完备的项目,储备一批符合投向的新项目。落实政府配套资金,带动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用好建设资金,管好质量和工期,加强稽查和审计,防止腐败行为,建设精品工程。

  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推进海西铁路网建设,实现温福铁路6月份、福厦铁路12月底开通运营,新增快速铁路503公里;开工赣龙铁路复线、京福高速铁路福建段、漳州港尾铁路,提前实施新一轮铁路建设项目。推进海西高速公路网建设,新开工9个、续建16个项目,新增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推进海西大港口建设,重点开发“两集两散”港区,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码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推进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核电、煤电、气电、风电、抽水蓄能等电源项目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70万千瓦;促进主干电网、省外联网、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和输油输气管网等项目建设。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一,着力提高居民购买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增加对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扩大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第二,着力培育消费热点。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鼓励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出台支持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住房的相关举措;落实购买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优惠政策,加强城市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促进汽车消费;发展城市社区商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居民消费服务网络;积极开发节假日、体育健身和会展消费。第三,着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扩大消费品农家店的覆盖面。第四,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相关消费政策,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障碍;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粮食、食用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保障市场供给;健全价格监测和应急机制,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宁德:绿色发展 产业焕新
  • 宁德市老年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 2026年南平市体育中考项目确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