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办公室近日发布《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六批),福建两项经验榜上有名,分别为《福建省三明市深耕森林“四库”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福建省南平市以“三改+四个一”实现绿富同兴》。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森林覆盖率77.12%,森林蓄积量 2.1 亿立方米,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潜力巨大。近年来,三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森林“四库”建设目标,针对森林经营提质增效不够、林业产业大而不强、森林食物多元供给不足、林业碳汇价值转化不多等问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制度机制和政策供给,涵养“水库”、充实“钱库”、做大“粮库”、巩固“碳库”,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动实现“机制活、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南平市森林面积 3113.2 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23.7%。长期以来,当地造林绿化以杉木、马尾松为主,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少,经营方式比较粗放,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同时,“分山到户”改革后,集体林地碎片化突出,随着城镇化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单家独户经营难问题日益凸显,造林营林成本不断上升,制约了林业发展。南平市坚持问题导向,以森林“三改”措施优化林分结构,以“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机制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做好“森林+”发展文章,推动森林“四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此前,沙县林地股份合作制、三明林票入选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典型案例第一批,顺昌“森林生态银行”、武平林业金融区块链平台、南平全竹产业链等做法分别入选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至此,福建已有多项经验跻身国家典型。
2023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福建被列为全国三大先行区之首。为落实国家战略,我省出台《福建省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实施方案》,并全面开展“三多”改革试点: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
“多方得益”聚焦产权明晰与权益实现。全省累计流转林地超2600万亩,率先推进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发放,已办328宗、22.6万亩;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林权交易25亿元,溢价率15.6%;林票制度已在6个设区市、37个县(市、区)推开,发行额近11亿元。
“多式联营”聚力生产力整合。全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约1.2万家,境内外上市林企24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5个,规上林企逾3000家;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121亿元。
“多重服务”突出政府赋能。福建搭建林业高质量改革发展服务平台及数字化系统,目前,数字化系统已初步建成,累计对接项目84个,投资额415亿元、授信785亿元,为改革落地提供硬核支撑。(记者 林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