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杰航运“伊斯坦布尔桥”号集装箱船顺利完成在福州港江阴港区的首次靠泊作业。该船将经过北极航道,直奔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费利克斯托港。这标志着福建首条中欧北极快航航线正式启航,也意味着福建港口首次融入北极航道物流体系。
目前,中欧贸易通道主要有海上的三大航线和陆上的中欧班列。其中海上部分由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绕行非洲南端好望角航线、北极航道东北航线组成,“主力”是苏伊士和好望角航线。
中欧北极快航航线覆盖大连、青岛、上海、福州、宁波等国内主要港口,全程仅需19天便可抵达欧洲,比苏伊士运河航线快20天以上,较绕行非洲好望角的航线快30天以上,甚至比中欧班列还要快上一个星期,堪称“史上最快”中欧航线。
极速直达,对于新能源汽车、大型机械设备等福建重点出口产品而言,无疑是巨大利好。更重要的是,北极航线的海况温度非常适合热敏货物运输,助力我省“新三样”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事实上,“伊斯坦布尔桥”号装载的价值2亿美元、4000多个集装箱货物中,就包括锂电池、光伏组件、储能柜等货物,当中就不乏从福建登船的宁德时代新能源锂电池等。
“中欧北极快航”不仅在运输效率上实现质的飞跃,而且北极航道受地缘冲突影响较小,航行环境相对稳定,能够较有效规避不确定因素,为航运和贸易企业打造了一条更可靠、更安全的通道,增强了全球贸易体系应对风险的韧性。
中国科学院“北极地区地缘环境演变研究”项目负责人杨林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欧北极快航”开通,意味着越来越清晰地把北极航道纳入我国在欧洲乃至全球的运输体系中。对于中欧间的传统贸易通道来说,这条新航线是海上运输的强力补充,能够减轻中欧间其他航路的压力。《欧洲新闻网》则分析说,“中欧北极快航”让欧洲和中国的距离更近,未来将“改变欧洲贸易的格局”。
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中,每一艘驶向北极的船,都是探索未知的勇气,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这条新航道的开辟,不仅是贸易线路的拓展,更是人类携手应对挑战、探索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深刻见证。(福建日报记者 汤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