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诏’唤青梅,‘夕’望是你”为主题的漳州市地理标志产品系列推广活动拉开帷幕。活动以“体验+互动+文化”模式,既展现了诏安红星青梅的特殊品质与文化魅力,也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诏安红星青梅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认证”,目前,诏安青梅全产业链产值超70亿元。
诏安红星青梅是福建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福建独特的山海资源禀赋,孕育出众多“天生丽质”的特色产品。这些承载自然记忆与人文情怀的优质地标产品,持续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数据显示,福建现有地理标志产品782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674件,居全国第二;累计有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4866件,居全国第一。
激活产业动能撑起县域经济
建宁县种莲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三明建宁县是“中国建莲之乡”,建宁通心白莲种植历史悠久,已有千年,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双认证。目前,建宁县种莲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年产通心白莲4500吨,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7.4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1亿元,既撑起县域经济发展,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企业直播推介建宁通心白莲。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如今的建莲产业,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链条。全县建成30家专业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带动1.5万户莲农增收。同时,建宁县联合涉莲科研机构、高校及生产加工销售单位,开发出速冻鲜莲、莲子露、鲜莲汁、荷叶茶、营养莲子米粉、莲藕粉、莲子曲奇饼等40多种建莲系列产品。
安溪县则通过做大做强“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实现从贫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的三大历史跨越。目前,安溪县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年产量6.2万吨,80%人口从事涉茶产业;安溪铁观音以1443.07亿元的品牌价值、899的品牌强度,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价值第一。
建阳建盏烧制用窑。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据了解,福建有9个县入选全国县域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居全国第一位。11个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入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建宁通心白莲、建阳建盏等2个案例入选国家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地理标志综合产值超4000亿元,覆盖全部县域、500多个乡镇,惠及千万人口。
多方协同筑牢地理标志保护屏障
六鳌镇地标驿站揭牌。省消委会 供图
今年8月23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省级高标准“消费维权服务站”在六鳌镇地标驿站揭牌,这是省消委会首次在乡镇一级设立高标准站点。
六鳌镇地瓜年产量超6万吨,漳浦县六鳌镇农产品协会严格把关:只有真正产自六鳌且符合既定标准的地瓜,才能贴上“六鳌地瓜”地理标志商标和专用标志。
省消委会表示,今后消费者若买到疑似假冒“六鳌地瓜”,可直接在六鳌地标驿站投诉维权;针对跨区域消费维权,驿站还能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和漳州市首创的“益企维”协同保护机制,帮助消费者更快速在线上维权。
据了解,在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知识产权侵权呈现跨区域、隐蔽化特征。对此,福建牵头建立覆盖18个省57家单位的“益企维”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助力地理标志协同保护;同时开展“守护品牌”“守护地理标志”等专项执法行动,为区域商标品牌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去年,平和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查处福建省某农业公司,该公司未取得资格却擅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宣传24款蜜柚,还委托合肥某公司直播带货。该局对其罚款2万元,并将合肥公司违法线索通过跨区域协作移交当地处理。
此外,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已建成178个商标品牌指导站,打造帮扶指导综合平台,累计服务市场主体3万余次;制定《地理标志展示场所建设导则》地方标准,支持各地建设地理标志展馆、驿站等可视性载体,搭建立体式宣传、展示、推介平台。省市场监管局还与香港品质保证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在香港举办“福建省地理标志产品香港推介会”,首创地理标志“香港注册”认证体系,已有16家企业的33件地标产品通过认证。
未来,福建将继续深化商标品牌建设,推动更多福建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记者 卢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