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山海浩气 八闽薪火|闽侨赴国难 热血筑长城

来源:福建日报 2025-09-03 16:12 http://www.mnw.cn/

  陈嘉庚在南侨总会成立大会上演说,号召华侨支持祖国抗日。(资料图片)

  从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全程行驶需要七八天时间,图为南侨机工在途中休息。 (资料图片)

  1940年7月7日,南侨机工到越南海防接运美国制造的道奇汽车时的合影。(资料图片)

  南侨机工白雪娇(资料图片)

  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资料图片)

  “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你是我们第二的故乡。我们民族的血汗,洒遍了这几百个荒凉的岛上。再会吧,南洋!你椰子肥,豆蔻香。你受着自然丰富的供养,但在帝国主义的剥削下,千百万被压迫者都闹着饥荒!再会吧,南洋!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血流着黑龙江?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再会吧,南洋!再会吧,南洋!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闽籍侨领创立了东南亚各国最主要的抗日救国团体,还有大批闽籍华侨青年高唱着这首由田汉、聂耳创作的歌曲《告别南洋》,义无反顾地回国参战。他们中有的还与住在国人民携手并肩,守护共同的家园。他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投入了巨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功勋卓著。

捐资助物

  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是一支雄狮劲旅,其中,闽籍侨领创立了东南亚各国最主要的抗日救国团体。据统计,从1931年至1945年,福建侨领创办或参与创办的华侨抗日团体多达700多个,凡是有福建华侨的地方都成立了华侨抗日救援团体。捐资输财是他们参与抗战最主要的方式。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菲律宾华侨国难后援会成立,会长李清泉(泉州籍)组织菲律宾华侨捐款200万美元,支持十九路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支持福建的国防建设。他还发起航空救国运动,率先独自捐献战斗侦察机一架,拉开海外华侨捐机抗战的序幕。1940年,年仅52岁的李清泉病逝,弥留之际特别交代捐赠10万美元给祖国,用以抚养战争难童,被人称作“至死不忘救国的人”。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南洋各地掀起抗日救国热潮,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领导。1938年,新加坡福建侨团领袖陈嘉庚(厦门籍)出面组织南洋华侨筹赈总机关,以统一各地救亡组织,更有力地支持祖国抗战。1938年10月10日,来自菲律宾、马来亚等南洋各地区45埠168个代表会聚新加坡,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成立,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公推陈嘉庚为南侨总会主席,李清泉和印尼侨领庄西言(漳州籍)为副主席,号召南洋华侨:“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

  华侨博物院研究服务部主任蔡青梅介绍,南侨总会的成立是“南洋华人抗日运动的新纪元”,这是800万南洋各地华侨第一次不分地域帮派、不分政治倾向、不分阶层团结起来的抗日救国大团体,陈嘉庚成为团结千万侨胞、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南侨总会的领导下,南洋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除了经济支持,南洋闽籍华侨还向国内捐献了包括药品、车辆、服装以及飞机、坦克、枪械等紧缺的战时物资,极大地缓解了战时物资上的燃眉之急。当时国内路上跑的许多卡车、救护车都是他们捐献,不少车辆上都印有“××华侨号”等字样。据统计,这些巨额款项80%来自南洋华侨的辛苦钱。在当时国际援助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华侨捐款、购买公债以及侨汇成为国民政府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支持抗战的重要财政支柱。

“不沉的补给线”

  1939年至1942年,抗战危急时刻,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3200余名南洋归国华侨青年,驾驶卡车穿越枪林弹雨,抢运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为抗战筑起一条“不沉的补给线”。

  原来1938年10月以后,中国东南的海路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滇缅公路建成后,急需大量的汽车驾驶员和修车技术人员(简称“机工”)。西南运输处请南侨总会代为征募。在陈嘉庚领导下,南侨总会承担起招募、介绍和组织华侨机工回国服务的工作。3200多名东南亚华侨青年组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其中有800多人为闽籍,从南洋各地分15批辗转回到祖国。

  南侨机工来自不同行业,有教师、医生、商人、工程师,其中不乏家境殷实者。通告要求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庄霖助祖籍惠安。1939年,年仅19岁的庄霖助多报了1岁,“蒙混过关”应募加入第八批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前,他的口袋里常装着口琴,闲时便和伙伴们唱几段英文歌,日子像槟城的阳光一样明亮。在滇缅公路上行车,机工们必须闯过四道“鬼门关”:瘴疟关、雨水泥泞关、险路和险情关、日机轰炸关。滇缅公路山崩路塌,坡陡弯急,事故时常发生。1939年11月14日,庄霖助遭遇翻车事故,头破血流,多处骨折。三天后,庄霖助才脱离生命危险。次年春天,庄霖助伤愈。他立即寻找车队,费了很大力气才回到运输大队,随即投入到抢运队伍中。

  白雪娇祖籍泉州,出生于槟城,曾就读于厦门大学。1939年5月,她响应号召,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名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为仅有的5位女团员之一。“施”是母姓,“夏”是华夏,“圭”与“归”谐音,表明了她为华夏而归的决心。出发前,她写下感人至深的告别家书:“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这次去,纯粹是效劳祖国而去的。”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人的不舍与为国效力的决心。这封家书经报媒刊发后,激励了众多南洋华侨投身抗日。

  据统计,在滇缅公路上,南侨机工平均每日的军事物资输入量保持在300吨以上,被誉为抗战运输线上的“神行太保”。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1000多名南侨机工因战火、车祸和疫病而为国捐躯。近期,华侨博物院策划“赤子功勋——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展”下基层巡展活动。华侨博物院副院长钟志诚表示,我们在缅怀抗战英烈之时,也不能忘记这些南侨机工。他们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舍家纾难,将青春和热血抛洒在西南运输大动脉的滇缅公路上。

共赴国难

  抗战期间,数以万计的海外赤子回国投身抗战,其中许多人原籍福建,沈尔七便是其中之一。1937年9月,沈尔七等人在马尼拉发起组织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挑选28人(其中福建籍华侨22人)组成义勇队,于1938年2月抵达龙岩,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易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北上皖南抗日前线。该团成为参加新四军的第一支华侨抗日队伍。

  漳州籍印尼华侨女青年李林18岁时就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她坚决要求上前线杀敌。1938年春,李林率部深入绥南晋北与日伪军战斗,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威名大振。1940年4月,在晋绥边区反“扫荡”中,她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被日伪军包围后她不愿被俘,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牺牲,卒年24岁。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贺龙称赞其为“我们的女英雄”。

  同为巾帼英雄的还有莆田籍新加坡华侨林鹏侠。林鹏侠原名林淑珠,出生于华侨富商家庭。在美国完成学业之后,又前往英国学习军事航空技术。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日本侵略者进攻中国上海守军。林鹏侠接到母亲杨玉英的电报,“驾机迅速归国服务战地”。她迫不及待地回国支援抗战,成为中国早期罕有的女飞行员。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林鹏侠毅然加入航空战斗队伍,驾驶战机,抗击日寇,保卫祖国。

  抗战期间,泉州籍菲律宾华侨王雨亭和庄希泉还一起在菲律宾创办了《先驱日报》,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介绍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发动菲律宾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王雨亭先后介绍并组织了200余名菲律宾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王唯真从小受到父亲王雨亭爱国思想的熏陶,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内局势危急,这位年仅16岁的爱国少年心系祖国安危,多次恳求父亲允许自己回国参战。1938年10月,在父亲王雨亭的陪同下,王唯真从菲律宾踏上归国征程。在香港分别时,王雨亭写下给儿子的临别赠言:“真儿: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这篇赠言后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同仇敌忾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法西斯的战火进一步延烧到东南亚地区。分散在南洋各地的华侨也积极投入当地抗击法西斯的战斗中。

  1942年,一支全部由华侨抗日青年组成的武装队伍——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成立,简称“华支”,并正式编为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支队,由王汉杰(泉州籍)担任支队长。厦门大学教授陈衍德的父亲陈振佳也是其中一员。1943年,时年17岁的陈振佳参加了华支。他曾扮作小贩深入敌伪警戒线内侦察,还参加过对敌武装袭击。陈衍德告诉记者,在1945年解放马尼拉的战斗中,华支作为先锋首先冲入市区,接着又肃清残敌,救火护侨,并向盟军提供情报,以便追歼日军。当时19岁的陈振佳已是华支第三大队的一名班长,他参加了马尼拉战役的整个过程。从1942年到1945年,华支从最初的52人发展壮大到700多人,前后进行大小战斗260余次,歼敌2000多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菲律宾军官诺舍地少校在上呈总司令部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请奖的函件中写道:“华支的官兵都是外国公民,按义务来说,他们可不承担直接抗敌的责任,可是他们始终并肩作战,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

  新加坡华侨林谋盛(泉州籍)因乐善好施,在当地享有很高声望。1941年12月,面对日本军机轰炸新加坡,他出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委兼劳动服务团主任,组织华侨抗日义勇军与敌人进行激烈战斗。后来,他又奉命与英军联络,组织中英联合军团东南亚华人地下抗日军(即136部队),被授予上校军衔。1944年,林谋盛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壮烈牺牲。至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道路,新加坡的一些学校还把他的英勇事迹编入国民教材。

  1945年,意德日相继宣布投降,战争最后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战胜法西斯告终。在山河破碎、生死存亡的关头,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闽侨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聚沙成塔,用无疆的爱,爱自己的家国故土,更用同胞之爱,爱第二故乡和共同居住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原标题:山海浩气 八闽薪火|闽侨赴国难 热血筑长城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福州:49条定制公交线路 保障学生群体上学
  • 山海浩气 八闽薪火丨担负历史重任 锻造中流
  • 山海浩气 八闽薪火|八路雄师浴血华北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致敬医师节
    致敬医师节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习近平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 习近平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 李强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中华海外联谊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王毅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共见记者 新发现+1 我国科学家揭示植物基因起源新 集结完毕!3个关键词解锁受阅方队特点 南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批人事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