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8月6日电题:广东:沿东纵足迹看乡村振兴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丁乐、黄浩苑、王丰
广东惠州,罗浮山下,承载红色记忆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历经近半年的精心修葺后,于今年年初重新开放。大门口的石碑上,“永远向前”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无数革命志士凝聚和塑造了伟大的东纵精神。”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庆香说,“我们要讲好东纵故事,让东纵精神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这是6月6日拍摄的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入口。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昔日英雄战斗的红色热土,正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金山银山”、人民致富的“幸福靠山”。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正加速建设。曾经东江纵队转移途经的崎岖路径,如今变身为218公里长的旅游公路。这条公路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串珠成链,成了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黄金通道”。
一路风景一路歌。在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徒步、轮滑、骑行等户外运动业态加速完善。户外运动机构磨房总经理袁志滨说:“希望生态与产业共融,村集体与村民共富。”惠州市博罗县壹壹埔舍民宿店长温远锋介绍,民宿去年4月底开业,旅游公路打通后,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客房每逢节假日供不应求。
在东莞,同样有一座东江纵队纪念馆掩映于苍翠山林中,坐落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大王岭村的一个山头。村中的民居、祠堂依山而建,拾级而上,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有9个文物点保存完好。
这是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的一个抗日形势沙盘。新华社记者丁乐 摄
东莞开创“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探索历史文物保护新路径,持续开展红色教育与国防教育活动。每年夏天,这里童声不断。小学生们参与内务评比、特训操课、安营扎寨等项目,体验行军生活,感悟革命精神。自2006年开办以来,“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已累计举办百余期,超万名“小战士”毕业。
在深圳,同样流传着东江纵队的故事。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的白石龙村,高楼掩映下有一座白墙灰瓦的院落,这里是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馆长张紫歆介绍,1942年1月,邹韬奋、茅盾夫妇等第一批20多名文化人士扮作难民,历经艰险,从香港被护送撤离到东江纵队驻地之一的白石龙村。整个行动先后营救出8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连同其他方面人士。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资料图
今天的白石龙村,已经成了商贸兴旺的现代化人文社区,深圳北站近在咫尺,地铁4号线穿村而过,大型商业中心与音乐主题公园隔街相望。“通过实施红色堡垒、文脉赓续、产业振兴、治理赋能、宜居宜业‘五大工程’,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大步迈向新征程。”龙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何红卫说。(记者丁乐、黄浩苑、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