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其中,4月份增长8.9%——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福建工业给出了持续稳健有力度的增长,既为答卷,也开新篇。
如何巩固稳中向好之势?“要更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不失时机推进产业升级”……省委一季度工作会议部署了5项重点任务,其一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稳应变、以新提质,既要对各种风浪作出及时应对,又要始终保持“不随风起舞”的定力。省委一季度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面向市场 创新迭代
人工智能迎来了创新成果群体突破、集中爆发的时期,大量闽籍科技企业业绩显著增长——
作为国产AIoT SoC(系统级芯片)领先者,瑞芯微一季度营收达8.8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09.65%;作为行业领先的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一季度,锐捷网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543.67%……
观察福建工业的韧性与底气,关键词之一是“新”。
创新,让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赢得海外认可。4月,在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金龙报送的“智慧交通信息交互系统”项目荣获最高级别奖项——评审团嘉许金奖。
从2017年开发了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量产巴士,金龙已陆续开发了无人驾驶的物流车、扫地车、观光车、公交车、矿卡车等,加快智能交通业务布局,成为智慧交通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从“制造”向“智造”,金龙累计授权知识产权1324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以技术创新推动业绩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龙实现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6%。
创新,让福耀玻璃再次拿下“业内首个”。近日,福耀玻璃创新推出的“智眸前挡玻璃”正式亮相上海车展。这是业内首个舱内隐藏式激光雷达前挡方案,已具备量产能力。“智眸前挡玻璃能通过现有雨刮系统对前挡玻璃快速清洁,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对激光雷达灵敏度造成干扰。”福耀集团前后挡产品线负责人王靖说。
近年来,福耀玻璃积极应变,依托全球市占率优势,拓展“一片玻璃”的边界,在汽车玻璃镀膜、隔热隔紫外、大规格全景天窗等领域,彻底打破我国高端汽车玻璃产品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并成功开发汽车玻璃支持自动驾驶、车载5G通信等缺口产品,形成系统化的供应方案交付能力。福耀玻璃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1亿元,同比增长12.16%。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今年,福建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领域、生物医药、氢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大步向前,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天马微电子携手OPPO成功开发出“全球最窄四等边”手机屏;闽企昊盛科技集团旗下合肥新美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45亿元收购韩国LG化学(LGC)光学功能膜业务交割仪式举行,从某种意义上解决了国内偏光片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福建灿丰玻璃有限公司建成省内首条切磨钢智能连线生产线……
在追“新”逐“智”中,我省企业的质地正在不断发生变化,科技产业浪潮迭起。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今年一季度,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锂离子电池、光电子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9.3%、37.9%。
技改赋能 提“智”焕新
22日,在泉州晋江经济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数转中心”),输入几个关键词、选择风格样式,等待20秒左右,AI便能生成多个创意图案。“AI辅助设计”平台令人眼前一亮,可运用于纺织印花、鞋子、泳装等企业的场景。
“当前制造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深刻转型。数转中心主要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打造适配的应用场景,如‘AI +供应链’‘AI+智能排产’等,借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企业赋能。”数转中心技术顾问杨帆说。
福建加快从制造业大省迈向先进制造业强省,在新质生产力催动下,正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福建,智慧工厂展现新样貌,数字化车间重塑企业生产流程,采矿业向全流程无人模式转变,机械制造业积极优化生产工艺……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由泉州晋江浔兴SBS生产的航天服拉链,再次跟随航天员一起体验太空旅程。
浔兴在自主研发这款拉链时,其材料、工艺等各方面都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和改进,每个细节都经历了超百次测试。
在浔兴的生产线上,“新”意奔涌:通过5G赋能AGV物流系统,服务百余个关键点位;智能仓储中心依靠先进的感应系统与智能算法,犹如巨大的机器人无缝配合……“浔兴股份已实现关键设备联网率80%,生产效率提升20%、进出库效率提升50%、订单完成周期缩短20%。”浔兴股份生产制造中心总监何国平说。
向“智”提质,始终是传统产业抵御风险、增强“抗压”能力的最大底气。福建持续深化“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换芯升级”。今年一季度,福建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4%。目前,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达到71.8%,居全国第二位。
双链“共舞” 协同发力
采访三宝集团时,一组数据引起记者关注:一季度,三宝集团纳税2.84亿元,同比增长3.7%。
税收数据反映的是企业利润。在中国钢铁市场“快速扩张、产能过剩、绿色转型”的进程中,三宝集团加快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2018年,攻克了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中钢筋的腐蚀性难题;2023年,投产国内首条短流程特殊钢宽厚卷板生产线……
当前,三宝集团的冷轧硅钢及金属制品深加工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陆续投产。据介绍,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200多亿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以“链主”三宝集团为龙头,漳州芗城区冶金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形成。在三宝新材料产业园里,已有旺钢工贸、钢宝工贸、聚盛制造、宝闽供应链、建发钢铁物流等企业入驻,据测算,这5家下游用钢企业热轧年需求量在100万吨以上,产值约40亿元。
构建“大集群、全链条、高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福建发展县域经济的题中之义。
“嗖——”一枚生鸡蛋从6米高的露台抛下,落地时蛋壳竟无一丝裂痕,奥秘就是地上的石墨烯垫子。这一种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新材料,被泉州市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用在跑鞋上。
一双跑鞋带动该公司全年营收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这背后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共振。自星达与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起,两年内,该实验室测试样品170多个,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成本从每平方米2000余元降至100余元,碳板加工时间由8小时缩短至17分钟。
串珠成链,集聚成势。今年,福建将“四链”深度融合作为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主线,元旦后发布《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2024)》,春节后即召开全省“四链”融合现场会。一季度,全省组织开展“四链”融合对接活动123场,覆盖64个县域65条细分产业链。
福建深化链上企业分工合作,聚力“点上突破”,推动“面上提升”。
宁德时代吸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80多家企业落地我省有关县域,企业所需的原材料85%以上可实现就近配套和采购。
我省竹产业串联带动全省20多个县域2300多家企业协同发力,形成三明、南平、龙岩等产业集聚区,支撑起千亿元级的大产业。
……
企业“出题”,科研院所“领题”、联合“答题”,最终在生产线上“验题”,这样的创新路径,在八闽大地越来越清晰。福建正以“爱拼敢赢”的精气神,紧抓新一轮科技变革机遇,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绚丽篇章。
记者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