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挺进更加广阔的“蓝海”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6-10 09:48 http://www.mnw.cn/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渔业,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也是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6月初,走过第16个年头的福州国际渔博会落下帷幕。渔获满满,帆影点点,当我们望向福建这片大海时惊奇地发现,它正在向深向远再澎湃。

  转型养殖,造就富饶“福海粮仓”

  霞浦的海带、宁德的大黄鱼、福鼎的鲈鱼、福清的鳗鲡、连江的鲍鱼、福州的鱼丸……渔博会现场,鲜活的渔获,喷香的美味,在视觉味觉的双重体验中,富饶的“福海粮仓”如此具象。

  3752公里的曲折海岸线、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涵养出湾多滩广的自然资源,这是福建靠海吃海的先天优势。

  从认识海洋起,福建的先民就耕海牧渔,兴渔盐之利。改革开放之初,依托傍江靠海的优势,福建海洋捕捞业迅速发展。

  但是,近海水产资源有限,只“捕”不“养”,难以持续。这不仅是福建的困境,也是全国的难题,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国水产品产量始终徘徊在450万吨左右。

  如何端稳饭碗?1979年全国水产工作会议明确,今后产量增加的主要来源是发展养殖。

  福建积极响应,开发海洋、发展渔业,相继作出“大念‘山海经’”“开发‘海上田园’,加快发展水产事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1995年10月,中共福建省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将水产业列入全省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1994年至1995年全省加强水产养殖业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

  1996年,全省水产养殖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1998年,海水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海洋捕捞产量,达200万吨以上,成为市场水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

  技术创新,成为养殖量不断攀升的重要引擎。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在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及其项目组的努力下,先后实现了人工育苗和养殖增产。2000年,宁德开启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四大海鱼之首。

  继南移养殖试验成功,并解决度夏难题之后,福建海带育苗技术创新脚步加快,与北方科研院校育成了“三海”“黄官”等多个丰产、性状优良的优势品种,助推福建成为海带主产区。

  进入21世纪以来,水产种业作为水产产业链的源头,成为引领福建养殖业绿色发展、推进渔业现代化的硬核“芯片”。

  厦门大学柯才焕教授团队历经11年努力,研发出了“绿盘鲍”国审新品种,紧握良种“芯片”,加上南北转场、冬夏对调的养殖模式,福建鲍鱼占全国产量的82.7%。

  大力推进牡蛎种业技术攻关,培育出“金蛎1号”等新品种,实现南方三倍体牡蛎苗种产业化生产,助力福建成为牡蛎之乡。

  “中国经历藻类、虾、贝、海水鱼、海珍品等5次海水养殖浪潮,福建均参与并逐步壮大,形成育苗技术体系优势,加上福建的地理条件,渔民富有探索创新的精神。”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林琪所长表示,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今日福建海水养殖的地位。

  走向深远,智慧渔业方兴未艾

  传统的海水养殖都在近海,当沿海近岸养殖空间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渐趋饱和,如何养出更多更好的鱼?向深,走远,成为必然。

  渔博会智慧深远海渔业馆内,陈列近10座养殖“重器”。从“乾动”系列、“定海湾”系列到渔旅融合的“闽投一号”,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就是福建养殖业走向深远海的点点帆影。

  距离海岸3公里外,大黄鱼、鲍鱼住进“深水豪宅”。活动空间大,水质也更好、水流更急,藻类、浮游生物种类丰富。与近岸养殖相比,大黄鱼肉质更加紧实、清甜鲜嫩,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

  传统渔业养殖,全凭经验和体力。而深远海养殖装备,靠的是智慧助力、数字赋能。

  “福鲍一号”配备了水质监测、自动增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等设备;“定海湾一号”安装监控系统,实时养殖影像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手机App;“闽投一号”平台设有50平方米智慧渔业中心,集合声呐、光学、视频等多种探测技术。从木头渔排,到塑胶渔排、重力式深水大网箱,再到深远海养殖平台,大黄鱼“换房记”成为全新“蓝色竞争”的开始。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年中,农业农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的指导性意见,清晰指明了未来方向。

  目前,全省已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达18台套,养殖总水体超过47万立方米。以装备为基,以数字为魂,福建正在大步迈向渔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劈浪前行,挺进世界“蓝海”

  在水产贸易和加工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福建的水产企业正在积极“买全球、配全球、卖全球”。

  作为渔博会主宾国,南美的洪都拉斯首秀福建,驻华大使亲临现场,为洪都拉斯虾“吆喝助阵”。连续2年设展迎客的中印尼“两国双园”展区,有7家印尼涉渔企业来此寻觅新机遇。

  拥抱世界,福建敞开了山一般的胸怀。逐梦深蓝,福建有着海一样的气魄。

  作为我国远洋渔业的始发地,1985年3月10日,福州马尾,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的13艘渔船出发前往西非海域,拉开了全国远洋渔业发展序幕。如今,我省共有27家远洋渔业企业,远洋渔船600余艘,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宏东、宏龙、正冠等企业驰骋大海,加大深海资源开发力度,带回远洋渔获,丰富餐桌。

  加速融入全球海洋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印尼“两国双园”成为窗口,更是舞台。

  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的企业。积极响应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号召,他们携手印尼三林集团打造“全球印尼海洋渔业中心”,将印尼优质渔业资源引进国内,推动两国渔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

  印尼水产公司PT.TOBA SURIMI INDUSTIES是第一次来到福州参会。罐头冷冻食品是企业优势,希望未来借助中印尼“两国双园”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在渔博会同期举办的以“东盟与中日韩海藻合作”为主题的海洋经济与渔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海藻协会与印度尼西亚海藻协会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5家中国企业被授予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示范基地。

  据了解,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以及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是全球海藻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中国藻业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刘涛表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藻产业,多国将构建一个“10+3”的政、产、学合作交流平台,以此推动区域协同和繁荣发展。“我们希望共同开发更多更优质的海藻产品,推动加工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增进更多国家的百姓福祉。”

  临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挺进更加广阔的世界“蓝海”,奔赴新的星辰大海,福建继续劈浪前行。(记者 张颖)

原标题:挺进更加广阔的“蓝海”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建园四十余载 即将全面焕新 南平九峰山动物
  • 福州大学与浦城县开启全方位战略合作
  • 福建:引“活水”润“良田”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村郑和广场今日揭幕(视频)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村郑和广场今日揭幕(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海沧港“大家庭”添新成员 宝泰码头顺利 “山海奇遇·福见成长”十大夏季亲子旅游 加快补齐医疗领域短板 晋江一批医院建设 洛江区政府区长郭宁带队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男子为520第一个领证排一夜队 被蚊子咬了 福州大学与浦城县开启全方位战略合作 外贸企业开足马力接单生产 厦门对美海运 “真金白银”补助 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