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建:绿色赋能,特色现代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 2018-11-22 08:35 http://www.mnw.cn/

  福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贯穿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全过程。今年,全省10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将突破1.5万亿元——

  绿色赋能,特色现代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生态导向,优化绿色产业布局

  眼下虽然并非旅游旺季,但18日,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的隐羽民宿依然吸引了一拨慕名而来的城市文青。他们透过那些老物件改造,体味古老的闽南乡村意象;通过老醋、篾香、漆篮等乡土特产,感受浓郁的在地文化。

  近年来,永春广大乡村正经历从“创建美丽”到“经营美丽”的转变。当地利用本土生态与环境优势,引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高端露营、精品民宿、骑行漫游等绿色业态。2017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44亿元,由此撬动的“美丽产业”产值超20亿元。

  在福建绿色农业版图中,乡村旅游被视为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绿色新业态。

  当前,全省已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美丽休闲乡村268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今年,福建提出,在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加大食用菌产业、乡村旅游业、乡村物流业的培育力度,形成10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今年,这10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将突破1.5万亿元。

  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福建人多地少,但产业特色明显、生态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就要突出绿色导向,提升福建绿色农业价值链,促进农业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福建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对全省特色农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并不断调整优化,基本构建起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为加快构建农业绿色产业体系,我省相继出台政策举措,支持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4个、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26个,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500多个,全省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基本实现按标生产,全省生态果菜茶园面积占比70%以上,全省不用化学农药茶园超过100万亩。

  绿色产业体系,孕育出众多特色优势农产品。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古田食用菌、平和琯溪蜜柚、福建百香果、建宁莲子、宁德大黄鱼、永春芦柑……目前,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3800多个。它们以绿色之名,共同诉说着关于“清新福建,绿色农业”的品牌故事。

全程管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近日,顺昌县明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柑橘果园,刚完成了220亩紫云英的播种工作。待到明年4月紫云英长成时,便可刈割翻埋于土层之下。

  紫云英是福建绿肥市场的当家品种。“福建柑橘果园90%位于山地丘陵上,施用商品有机肥面临着较高的运输与机械开沟成本。绿肥不仅减肥增效作用显著,成本也更为低廉,每亩果园所需的种子与人工成本仅约130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清华表示,每亩紫云英鲜草量可达2000至3000公斤,压青肥田后的肥效相当于5~8公斤纯氮。

  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生产方式护航。发展绿肥,正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省正组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稻草秸秆还田和发展绿肥种植等三大地力提升工程。今年,全省推广使用有机肥超过1500万亩、绿肥种植330万亩,稻草秸秆全面实现还田。

  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在福建,绿色生产方式早已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全面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等回收处置试点;加强全省300个病虫害监测点建设,健全完善预报体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2018年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将分别比2016年减少9.1%、10.3%;在35个粮食主产县推行稻草粉碎全量还田,在30个食用菌主产区示范推广菌渣多级循环利用模式;支持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每年总量超700万吨,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绿色生产方式落到实处,离不开政策引导与支持。

  “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出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态农业建设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同时,绿色指挥棒也在引领农业发展。

  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考评机制,把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列入延伸绩效管理。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例,我省正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业主付费、专业治理、市场运作”的第三方治理机制,着力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培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1200多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产业年产值超过38亿元。

以人为本,探索绿色惠民路径

  每逢周末,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叶成眉家的百果园便热闹起来。向往田园风光的市民携家带口自驾前来,采摘时令鲜果,体验田间农事,共享生态红利。

  两年前,在广东经商十多年的叶成眉夫妇来到湖头村,开办硕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生态观光农业。

  好生态,是吸引这两个外乡人二次创业的最大动因。“湖头村清澈的小松溪、古香的老樟树、古朴旧民居,无不展示着它的好生态,以及闽北乡村韵味。”更令叶成眉夫妇惊喜的,是湖头村自2013年开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软硬件水平。

  “以前是守着好生态,端着破饭碗,现在是好生态与金饭碗兼得。”在湖头村生活了两年的叶成眉明显感觉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在这个闽北小山村得到了生动实践。

  如今,在湖头村,像硕丰这样的现代农业公司有6家,直接带动村民收入的增长,2017年湖头村人均年收入比2016年提高了近10%。

  近日,省长唐登杰在南平调研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推动特色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品质、打响品牌。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最终指向的是绿色惠民。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有机的生态产品不再稀缺,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近年来,福建不遗余力地治理“餐桌污染”,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标准体系,坚持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严监管、全过程可追溯,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一企一业、一品一单,确保全链条严监管、全过程可追溯。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蔬菜、水果、畜产品抽检的总体合格率达98.5%,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原标题:福建:绿色赋能,特色现代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任少杰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许如梅:芳华热血映琼
  • 十三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有
  • 台风“丹娜丝”生成!福建将迎大暴雨!多地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平安产险福清中心支公司:“爱和责任”进 央视《新闻联播》|“厦门发展战略”启示 福建省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超80 福建省6部剧目入选新时代廉洁文化优秀作 中国最大单体咖啡烘焙工厂在厦开建 厦门出台11条措施助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漳州7个村共建食用菌产业基地 平潭推出航运业贷款贴息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