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缺失 “菜多多”供应难稳定
记者从市商贸服务业局了解到,“菜多多”进入的社区及停靠点是由华威菜多多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统一规划并与商贸、城管、社区协调确定的,“菜多多”在达明路的停靠点已通过审批。然而,对“菜多多”的具体经营事项,管理部门并不怎么过问。
原本的惠民项目,实施起来似乎有些随意。据了解,“菜多多”来去自由,不能稳定供应社区居民的“菜篮子”,达明路的经营点并不是个例。丞相坊小区居民告诉记者,数月前,“菜多多”曾停靠在丞相路卖过菜,但现在早已不见踪影。
此前,华威菜多多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在“菜多多”的实际运营中,缺乏政府部门的财政补贴与政策扶持,有关部门也没有成文的规范或实质性的指导意见。由于新的商业模式标准缺失,“菜多多”项目经营一年多来还是难以稳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据了解,华威菜多多公司背靠物流起家的华威集团,虽在运输环节有一定优势,在农副产品市场的优势却并不突出。“菜多多”的菜许多是出自海峡批发市场,在基地直采的量并不大,要拿到最有竞争力的进货价不容易。此外,经营时需统一配备的数十辆专用卡车价格不菲,油价、人工的开销成本增大,菜多多公司既要实现“平价”,又要盈利,压力颇大。
今年3月底,“菜篮子”社区平价直通车惠民工程,在经营半年多之后突然消失。对此,华威菜多多公司以“配送中心迁址暂停运营”为由,停止发车。但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后经政府部门介入协调,“菜多多”恢复经营。
监管有待加强 居民仍需比价
目前,华威菜多多公司除了经营时间、地点、售卖品种可自行规划外,主管部门在其他方面也没有对其进行特别监管,比如,社区居民关心的菜质与菜价问题。据悉,当初参与“菜篮子”社区平价直通车项目的准入条件之一就是,企业要拥有食品安全监测的设备与专业人员等。而“菜多多”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配套了相关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把关。在价格方面,由于进货渠道不同,“菜多多”很难做到销售的所有产品都比市面上便宜。
业内人士认为,“菜多多”卡车打着“市政府”的旗号,很容易让普通居民产生信赖感。如果要维持惠民工程的形象,将优惠落到实处,光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管理部门出台相关管理规定,为“菜篮子”社区平价直通车的持续、规范经营奠定基础。
“菜多多”如果坚持要扛平价惠民的旗子,仍需克服许多局限性。没有得到充分监管与扶持的“菜多多”能走多远,还有待时日验证。对市民来说,仍需“货比三家”,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记者 赵铮艳/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