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归根到底是道家常菜
有新意固然好,但首要保障是内容层面的高品质
在媒体和网民的评价中,缺乏创意一直是“春晚仪式”的一个批判焦点,中国电视一直存在的创意焦虑在“春晚”载体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层焦虑有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有卫视竞争带来的压力,以及来自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关注。
王希认为有焦虑不是坏事,葆有创新力应该是电视对自我的起码要求,但他也同时强调,创新不应是春晚唯一的聚焦,毕竟春晚的性质是一种仪式文化,既然是仪式,不可能在形式上有太多的创新,更关键的还是要在内容上下工夫。春晚归根到底是一道面向全民的家常菜,家常菜有新意当然最好,但首要保障应是内容层面的高品质。
这一点上,江苏卫视狗年春晚导演组用心斐然。今年在设计音乐、魔杂类节目时,更全面的从观众认同、民族文化、社会整合等几大层面来进行综合打磨。为了把春晚更多地推向年轻人,歌唱类节目中,突破性地将汪苏泷、Mike、Samuel三枚不同国籍的花美男打包,并选择了《爱》《对你爱不完》《宠爱》三首不同时代的流行金曲,进行全新改编,“这种类型的混搭是没有尝试过的,三个人的选歌都极具传唱度和时代感,新瓶装旧酒,我们觉得会起到一个好的效果”。
春晚需要观众的强烈认同,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认同最好的方式之一。从平台综艺IP中精选出有代表性和符号性的素人儿童,透过他们展示京剧、民歌、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对于合家观看的观众而言,容易激起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除了提供娱乐和狂欢,导演组也期待这样一台节庆晚会能撒播更多温情,当来到一年总结盘点的时刻,始终坚守在幕后的一些人不应该被遗忘,“观众会在舞美中出现,天宫二号的设计师,排球女将惠若琪,北斗导航系统的设计师,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成就的具象所指,所以我们希望能借助这种形式,把他们植入到这场盛大仪式当中”。
在分众化消费与传播成为大势的当下,“老少咸宜”的追求多少有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总导演王希在采访中也提到,即使是一家人坐下来吃年夜饭,“也不可能每一道菜都是你喜欢的”,或许正因如此,江苏卫视狗年春晚采取了内容至上的策略。靠节目质量吸附现有受众,努力提高美誉度才是春晚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基础。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