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 正文

三伏天怎么排湿排寒 2019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三伏天不能吃冷饮吗

来源:新京报 2019-07-12 10:50 http://www.mnw.cn/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朋友圈又开始流传一系列关于伏天的养生法,比如“从7月13日入伏开始至8月21号出伏这38天里,请大家不要吃冷饮,会使寒气入侵体内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姜枣茶,常温水,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这办法真的管用吗?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方玲告诉记者,贴三伏贴,冬病夏治,已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常识。但对于三伏天的养生,大家还是存在很多误解,比如上面那段朋友圈里广为流行话,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不食冷饮过于绝对

  李方玲表示,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夏季该热就热。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出汗多,怕热,但一吃西瓜或者冰镇食物就拉肚子的原因。

  但一些所谓的养生法总用一些很绝对的观点来吸引眼球。“夏季里温度高,人热得受不了,此时食用适量冷饮,既可解暑,又令人觉得舒服,未尝不可,关键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一口气吃几根冰棍,顿顿喝冷饮,当然对身体有害无益。”李方玲解释道。

喝热水、姜枣茶因人而异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每个人体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李方玲指出,对于虚寒体质,或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反复感冒咳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冬病”患者,三伏天也应该喝热水,姜枣茶。但对于阳盛有内热体质的人,三伏天喝热水、姜枣茶,无疑是火上加火,反而容易加重内火而患口腔溃疡、便秘、失眠等疾病。中医养生也要讲究辨证论治,三因制宜。

防暑仍排第一位

  还有说法称“三伏天里最重要的不是防暑,而是防寒”。三伏天是全年天气最热的阶段,有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达到32℃以上,空气湿度40%以上时,人就容易中暑。在李方玲看来,三伏天里,防暑仍是第一位。

  但这并不代表夏季不需要防寒。“现在大部分人长期吹空调,导致毛孔受寒后关闭,内热透不出,容易中阴暑,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李方玲提醒,一旦发生体表感受风寒,而体内又有内热的情况,既不能单吃寒凉食物清内热,也不能单吃辛温食物解表寒,建议进行刮痧、拔罐,以恢复毛孔正常开阖功能,将内热透出来。此外,三伏天也应经常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原标题:三伏天养生因人而异,不食生冷太绝对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6月17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下一轮油价是涨
  • 今日(6月7日)最新油价查询:92号,95号汽
  • 上交所:将推动上市公司进一步加大分红力度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石狮:海上泼水节 再续两岸情(视频)
    泉州石狮:海上泼水节 再续两岸情(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青春赴考 提笔逐梦——2025年高考首日见 《漳州市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出台 漳州首个房票安置试点项目即将公开选房 出口锂电包装智慧监管试点在厦门启动 福建小微企业质量跃升记 厦门出台扶持办法进一步促进会议展览业发 石狮男装供应链加速对接全球 话剧《树魂》亮相中国国家话剧院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