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据公诉机关出具的证据表示,该公司是由保险公司与实业公司共同发起。公开资料显示,合众资管由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符合这一描述。
综上,李迪所属资管公司,或正是合众资管。蓝鲸保险致电合众资管核实,对方表示对此事并不清楚。
据蓝鲸保险了解,合众资管目前经营范围包括委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人民币、外币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在业务特色方面,合众资产主要债券投资、对冲型绝对收益投资以及债权投资及直接投资为主。
合众资管是股东合众人寿的主要合作对象,2019年1月,合众人寿与合众资管签订最新协议,合众人寿年度累计认购合众资产作为受托人发起设立的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券投资计划等,额度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有效期至2019年末。
保险资管频现老鼠“打洞”,专家:制度完善、疏漏难避
伴随着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体量的增大,与可投资领域的调整,基于对险资进行规范管理的目的,专业保险资管公司逐渐增多。据蓝鲸保险不完全梳理,伴随产生的“老鼠仓”案件,也不在少数。
早在2013年2月,证监会网站通报一则非公开信息交易案件。平安资管原投资经理夏侯文浩,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行为被立案调查。通报文件显示,夏侯文浩使用“赵某某”等证券账户,先于或同期于其管理的保险资产账户买入相同股票11只,成交金额累计达1.46亿余元,获利919万余元。这是证监会披露的首例保险从业人员“老鼠仓”事件。
2017年初,浙商财险资管部副总刘雄军多次利用其担任“浙商财险-传统保险产品”账户投资经理职务便利所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先于、同期于或略迟于“传统保险产品”账户买入“新华联”等27只相同股票,累计交易金额人民币6700余万元,亏损32万余元。最终,刘雄军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此外,原国寿资管的两位投资经理张颢、邓瑞祥也均因利用未公开交易信息获罪。据悉,张颢先后借用4个证券账户非法交易股票101只,累计成交金额高达8.42亿元,盈利1941万元,后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罚款1300万元。邓瑞祥利用内幕信息通过14个账户进行交易活动,涉案总金额6.98万元,非法获利854.53万元。
梳理来看,涉案者均是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获取股票交易情况等未公开信息,进行违规趋同交易。
类似事件的高发,是否意味着保险资管公司的管理制度与监管政策存在漏洞?
目前国内对于资管公司的监管政策整体一致,保险资管公司更是有两层‘紧箍咒’,不仅要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还要面临银保监管部门的监管,因此在目前状态下,保险资管管理以及制度体系方面,都是相当完善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向蓝鲸保险分析道,“在执行方面,因为事在人为,很多风险‘防不胜防’,总有极个别人‘喜欢’去‘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