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三大件”折射居民生活之变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0倍,年均实际增长7.8%。
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占比逐步回升,2015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为61.6%,比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1,比2007年下降0.43。
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城乡居民开始从基本的吃穿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倾斜。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6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改革开放初期,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是部分居民家庭婚嫁必备的“三大件”;20世纪80到90年代,“三大件”变成了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进入21世纪,家庭消费也向现代化、科技化迈进。2017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35部,计算机80.8台,家用汽车37.5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6部,计算机29.2台,家用汽车19.3辆。
交通通信和文化教育消费比重上升。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322元,1979-2017年年均增长18.0%;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847元,1979-2017年年均增长13.1%。
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全面提高。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的推广建立,以及近年来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居民看病就医较以前更加便利,更多得到政府补助,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明显增加。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777元,1979-2017年年均增长16.7%;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059元,1986-2017年年均增长16.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