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精神闪光
谈到中关村,就不得不提到中关村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创新者们眼中的中关村精神,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问我们说,中关村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我们只能回答中关村有改革”。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表示,中关村一直是以改革谋发展。
“中关村不可复制,但是中关村的精神可以复制。”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纪世瀛表示。
“创新一定是超前的,一定要切忌超前不能过多。超前半步是先锋,超前一步以上很可能会成为先烈。”在四通控股董事长段永基看来,走过35个年头的四通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勇为改革添动力,矢志创新求发展。“不上高山兀颠连,怎见人间足壮观。”段永基的这句座右铭,仍然激励着如今中关村的年轻人为创业百折不挠,奋勇当先。
“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创新。”北京科海集团原总裁陈庆振表示。站在今天回头看,企业家口中的创新既包括试水的勇气,也离不开分寸的把握,创新道路上从来少不了艰辛,但那些被创新照亮的高光时刻,即便隔了40年,依然闪闪发亮。
除了站在一线的企业家们,特殊时代下的集体智慧和敢为天下先的思想解放也让中关村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灵魂。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宣鸿认为,中关村一直在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一直在以简政放权,壮大市场力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我们不是以政府的眼光判断谁是有利的,谁是市场力量,而是营造市场环境让合适的、有竞争力的、有价值的公司自己迸发出来,我们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雨后春笋冒出来,成为推动科技创新重要市场力量,我们支持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社会服务业在推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支持需求拉动创新,需求、市场成为我们创新重要引导力。”
“我的看法就是三句话: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创业的精神。”张福森表示,从某种含义上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改出来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在计划经济的时候放出来的,放就是改。完全按计划经济那些规定走,就没有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改革是宏观的,没有宏观的改革,创新、创业都是走不动的。“总是在瞄准世界的前沿,所以我是希望中关村永远扛着创新的大旗,在方方面面走在前头,这也是中关村的一种精神。”
《中关村笔记》一书的作者宁肯曾感慨,有些曙光,你不走那么远是看不到的。今天的中关村也只是中国创新道路上的一个缩影。
几代人的奋斗史
四十年间,中关村人用事实证明了知识加科技加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的一张名片,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完美地诠释了“创新”能够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带来的强大推力和无限可能。
在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眼中,中关村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风云史,更是一部勇于突破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史。
1978年中关村所在的海淀区,最有名的企业是海淀锅炉厂和四季青锅炉厂。2017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5万亿元;拥有70家独角兽企业,占据了全国一半、全球的近四分之一。四通打字机、联想电脑、用友软件、新东方英语培训、汉王电纸书、新浪网、百度搜索、神舟飞船、京东、美团点评、小米等中关村的企业和产品,早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
一个想法带来一种创新。2012年,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手机上网资费很高,时任盛大创新院院长的陈大年希望手机上网不再是一件昂贵的事情,让更多的人用得起网。2012年9月,WiFi万能钥匙正式上线。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帮助全球用户进一步消除数字鸿沟。
一项技术改变了一种习惯。古代人们通过壁画承载、表达内容,后来是竹简、纸张。进入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成为人们便捷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让百度公司成为一个时代的宠儿。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你身处何地,只需要轻轻地用指尖轻触屏幕,就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如今,拿起手机说话,拍照甚至根据你的地理位置、搜索偏好、为你推荐个性化内容,信息的获取方式变得更加智慧。
一种算法带来效率的提升和安全。人脸识别技术在机场、高铁站的应用提升了人证比对的效率,由商汤科技研发的SenseID身份验证一体机和无人自助进站的“刷脸科技”保障了交通枢纽的安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教育可以无处不在,一根网线,一名老师,孩童学习英语、学习编程变得更加简单,也涌现了如哒哒英语、编程猫等多家在线教育的独角兽。就连困扰经济学家多年的“柠檬市场”也迎来了转变,因信息不对称而被人诟病多年的二手车电商行业迎来了消费升级,激活了存量市场,人人车等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地推动二手车电商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化、品牌化。
今天的中关村,有2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490多家创投机构、500多家协会联盟等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高清和液晶显示技术等领域走在国际前列,已逐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
“关键是体制机制!是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破壳而出引爆了中关村。”纪世瀛坚定地认为,中关村在突破计划经济、冲破那种固有思维的桎梏,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精神这方面,“要远远超过硅谷的作用”。
于是,中关村迎来了变化,出现了转机。转机来自于改革开放,更来自于永远创新、勇于自我涅槃的勇气。正如矗立在中关村广场的金色双螺旋雕塑《生命》,因为雕塑的位置造成交通拥堵,它搬过家。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中关村人的血液中。不久,改造后的海龙科贸过街天桥也将以“双螺旋”造型出现,它与雕塑《生命》遥相呼应,诠释着中关村创新创业精神。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数说中关村
70多项改革举措:
近年来,中关村先后实施了“1+6”、“新四条”、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投贷联动、“国际人才20条”等70多项改革举措。
8万件有效发明专利:
2017年,中关村专利申请量7.4万件,获专利授权4.3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8万件。
330项国际标准:
截至目前,中关村企业已累计主导创制发布标准7858项,其中国际标准330项,并在海外设立近千家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
占全国1/3技术成交额:
中关村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1/3,近80%辐射到京外地区。
3万多归国留学人员:
中关村聚集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外籍从业人员总数近1万人,留学归国人员3万多人,海归“千人计划”专家1343人,占全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