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27日讯,日前,一则"万达百货将被出售给银泰"的消息,在市场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财联社记者今日从可靠信源处独家获悉,万达百货与银泰之前确实在洽谈,但万达百货出售给银泰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太多进展。
"因为这一事件存在不确定性,万达百货部分需要向集团汇报的工作暂停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开始继续推进了。"一位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表示。
事实上,万达百货与银泰渊源颇深。2013年,万达百货曾谋求以82亿元收购银泰百货,但后来并未成行。此外,公开报道显示,万达百货高管团队中有一部分来自银泰。
值得关注的是,银泰百货背后站着阿里系。2017年1月,阿里巴巴以近200亿港元私有化银泰百货,并对其进行新零售改造。在阿里的支持下,银泰百货加快了扩张步伐。
上述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则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万达还是不太重视百货,毕竟不是百货业出身,但是京东等互联网电商,现在都很看重实体百货店,在这个趋势下,如果万达百货保持良好业绩,未来可能还有买家会寻求收购。"
据了解,在万达百货之前,万达集团还与太平洋百货的王德明合作,创办过大洋百货。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对媒体表示,"大洋百货这两亿元的投资可能是我从商以来最聪明、最有价值的投资。"但遗憾的是,大洋百货由于经营业绩欠佳,最终被王健林出售。
而万达百货原名万千百货,于2007年5月成立,2012年7月更名为万达百货。
"万达百货从2013年开始出现亏损,到2016年才扭亏为盈。有两方面背景造成了前几年亏损,一方面是2015年之前扩张太快,最巅峰的时候全国约有110家万达百货店,导致成本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是运营团队没有跟上,由于运营方式陈旧、品类传统等原因,万达百货的消费频率比较低频。"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
记者在2015年万达一次内部会议曾了解到,当时110家万达百货店当中,盈利的仅为40多家。
"万达百货现存37家店,可以说是当时综合情况比较好的门店,比如所在城市、营收状况等。"上述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表示,自2016年起,万达百货连续两年实现业绩增长,是促使相关公司希望收购万达百货的一个动因。
万达百货近两年扭亏为盈,与淘汰了一批经营状况不佳的门店,以及在运营和管理团队上发力有关。
"据我观察,万达百货的调整,一是陈列方式、营销方式以及对老会员的重视,在这三方面进行了升级,调整之后,万达百货的动线设计更合理,改变了以前站柜台的老旧印象,加入了场景化消费模式;二是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了很多改进,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消费者,提高了整体消费频率。"上述接近万达的人士透露。
万达百货逐渐改变了陈旧的运营模式,除了从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之外,万达还进行了部分业务创新。去年万达推出了"万达优选"的小店模式,至今已有六家万达百货设有这种小店,今年二季度可能还会增加两家。
据媒体报道,万达优选面积为30-80平方米,主要以女杂、生活方式类产品为主,每周2-3次的频率上新。通州万达广场的一位万达优选工作人员表示,其所在门店一个月营收是30万元,坪效较高。
显然, 万达百货今后何去何从,与其运营状况密切相关。(财联社记者 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