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面对女孩将跳楼 两看客不劝却打赌是否会跳

  除了女孩自己,也许再没有人知道,她最终坠楼是否与地面上人们“跳啊跳啊”的喊声有关。

  毕竟,很多人都曾想尽办法营救女孩。周泽骅或许是所有营救者中最特别的一位。这个瘦高老人的住处距离152号楼不远。他今年93岁,头发和眉毛全都白了。这个虚弱的老人几乎每天都在复制同样的生活,坐在轮椅上被保姆推到小公园里和老街坊们聊聊天儿,或是在家用放大镜读读当天的报纸。

  他每说几句话,都要伴以一阵剧烈的咳嗽。他的耳朵也不灵光了,有时,想要与他交谈的人不得不凑在他耳边大声地重复自己的问题。但8月23日的下午4点,他却仍从楼上的邻居那里听到了有人想要跳楼的消息。

  坐在那辆钢圈已经生锈的轮椅上,老人来到了152号楼楼下。人太多了,他不得不站起来,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蹭着,直到警戒线前。他看不清女孩的相貌,只见到她“穿了一双运动鞋,脚在窗台下晃”。

  周泽骅焦急地冲着楼上喊:“不要跳,不要跳,有什么事情回家和妈妈讲讲,就都解决了。”

  可这个早年患了肺气肿的老人,尽管每说一句话都恨不得用尽全身的力气,却只能传出一点嘶哑微弱的声音。他担心,“声音不大,不知道女孩子听见没听见”,于是就颤颤巍巍地举起竹竿般细而苍老的双臂,不断来回挥着,“不要跳,不要跳”。

  老人担忧的眼睛紧紧地盯着5楼。一个目击者回忆起,当时现场有不少人都在楼下大声喊着,想要劝慰那个“想不开的女孩子”。

  一个穿着白色短袖T恤的小男孩一直大叫:“姐姐,你不要跳啊!”但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把灰色的喇叭递到孩子面前时,他却害羞地将脸藏进了妈妈怀里。

  而80岁的金老太自打发现了这个女孩的跳楼意图后,整个下午就从没有放弃劝解。

  已近百岁的周泽骅仍然在不停地向女孩来回挥手。他整整站了15分钟,直到双腿再也支撑不住。人们还记得,保姆将轮椅上的老人推回家去时,他仍旧努力地回过身来,冲着女孩的方向不断地挥手。

  整个社会正面临跳“道德之楼”的问题,我们将要选择的,是跳下去,还是拯救自己?

  沈戬在152号楼现场拍摄的视频,不但捕捉到了人群的哄笑和“跳啊”的声音,也捕捉到了老人周泽骅颤巍巍摇动着的手臂。这段视频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两万多次,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则已过百万。

  有人看到这位93岁老人“身后尽是嬉笑的脸,等待别人鲜血换取瞬间刺激的看客”。也有一个北京女孩想起自己曾在公司大楼见到的跳楼场景:“(人们)在底下笑着等她跳,还有人起哄催促快跳。当女孩被救下后,散去的人群意犹未尽,骂声一片极度失望。”

  一切正如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万俊人所说:“这绝不只是哪一个小社区独有的问题”。同样,也并非哪一个城市独有的问题。

  早在2003年5月9日的湖南省湘潭市,41岁的男子姜建民爬上一座五层建筑的楼顶,想要跳楼自杀。几名消防官兵登上楼顶,试图展开援救。

  营救人员的劝解曾经对姜建民的情绪起到安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楼下的围观者越积越多,已经接近2000名。就在营救进行的同时,楼下却不断地发出欢呼、起哄声。有人吹着口哨,有人高喊“跳楼,跳楼!我脚都站麻了,再不跳我就走了。”

  姜建民被喊声激怒了,他捡起身边的砖头向楼下砸去。

  三个多小时后,姜建民在一阵阵喊叫声中向营救人员作了个揖,拱手致谢。然后背过身去,猛喝了一口白酒,纵身跳下,最终不治身亡。

  而当他的身体重重地砸向地面时,围观的人群中传出了一阵掌声。

  跳楼现场这样刺耳的起哄声几乎从未断绝,它曾出现在2007年的海口和成都,2009年的成都和上饶,2010年的鞍山,以及,2011年的上海。

  在万俊人看来,“很多人都以为别人的灾难与己无关,甚至觉得看到他人灾难是自己的幸运,但假如你就处在这灾难之中又怎么办呢?”

  “社会现在非常危险,人们已经没有羞耻感,没有好恶观了。”这位教授重重地叹了口气,“整个社会正面临跳‘道德之楼’的问题,我们将要选择的,是跳下去,还是拯救自己?”

  几乎每一个人都承认现场有人起哄,但没有一个人声称自己参与其中,所有人都在指证他人

  最终,女孩瘦弱的身体重重地摔在了救生气垫上,然后又被弹向旁边的排水沟,被送上救护车时,“脸上都是血”。

  围观的人群中先是传来一阵惊叫,紧随其后的,是只有短短几秒钟的静默。

  当时围在现场的人们,大多是在第二天的新闻里拼凑出了这个女孩的信息。她今年21岁,在安徽长大,目前在上海一所大学读大三。从5月份起,女孩租下152号楼的一个小房间。情感纠纷让她走上了窗台。

  除了一处骨折和脸部擦伤,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她很快就出院了,并回到一直租住的小屋休养。她仍然是原来那个爱美的女孩子,因为脸部受伤,还曾紧张地追问急诊室的医生“将来会不会留疤”。

  眼下,人们并不知道,4个多小时犹豫后的最终坠楼,是否与楼下的起哄声有关。一位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警方和居委会“两个喇叭对着响”,人声嘈杂,“下面即使有个别人说这样的话,上面肯定也听不到”。这名工作人员同时称,女孩最终不幸坠楼,则是因为“体力不支,摔了下来”。

  但女孩那坐了59个小时火车赶到上海的父亲记得,女儿入院后曾经打来电话,用虚弱的声音告诉自己,“我胳膊受伤了,从楼上跳下来了”。后来,这个一直红着眼圈的父亲想要追问下去,女儿却“不吭声了”。

  如今,这个曾经平静的小区因为起哄声而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记者在这里找到了十几个当时在现场的围观者,几乎每一个人在与记者聊起时,都承认现场有人在起哄,但没有一个人声称自己参与其中,所有人都在指证他人。

  一个在街边买菜的女人说:“12点多有个神经病在叫的,就是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警察都叫她不要叫,后来就没有叫了。”旁边的几个人随声附和:“对对对,就是那个捡垃圾的。我们都叫她不要跳。”

  不过,也有人说,“附近一个开小店的在喊,还有些什么人?不认识。反正不是我们。”

  “她跳了我们有什么好处啊,大家都要将心比心。”旁边一人紧接着大声发言。

  就在女孩家的楼下,当两三个人议论起这事时,人们就像被一块蜜糖吸引着的蚂蚁,迅速地聚集在一起。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里,就聚集了十几个人。讨论的声音大了起来。人群中,一个短发女孩担心地将食指放在嘴前:“嘘,女孩子回来了,别再刺激到她。”

  一个长卷发的中年女人抬起头看了看5楼的窗子,继续大声说道:“她不会死的,她要死,早就死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