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天山脚下“户儿家” 守望相助是一家

来源:新华社 2025-09-12 11:45 http://www.mnw.cn/

  褪色的马鞍、泛黄的粮票、磨损的布票,以及墙上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老照片……在新疆阿勒泰市红墩镇“户儿家”文化大院里,一件件老物件静静陈列,仿佛将时光拉回到那些民族互助、亲如一家的岁月。

  “有好吃的大家分着吃,大家吃了大家香。”“户儿家”文化大院创始人李红秀总是以这句朴素的话开启她的讲解。2012年,她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户儿家”民俗陈列馆,收集了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老物件350余件。

  “户儿家”的历史可追溯至1861年,当时40余户汉族农民从甘肃、陕西、山西迁移至红墩镇,与当地群众共同生活,形成了多民族共生共融的独特村落。长期以来,大家相互扶持、繁衍生息,发展为3000多人的村落,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

9月9日,当地各族老人在“户儿家”文化大院合影。新华社记者 程丽 摄

  李红秀1972年嫁到阿勒泰市红墩镇,与“户儿家”结下不解之缘。“自从嫁到‘户儿家’,我被他们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所感动。”李红秀说。她亲自收集每一件展品,邻居们送来祖辈的马鞍、旧粮票、布票等,帮助她一起建起了展馆。“我常跟参观者说,好日子是各民族同甘共苦拼来的。”

  “祖辈们迁移到红墩镇后,修渠引水、开荒种菜,从事农业生产。”“户儿家”第六代成员李晓荣说,“牧民下山到‘户儿家’,用牛羊换麦子、面粉,与居民慢慢就成了好朋友。”

  阿斯亚·巴合恰尔也是“户儿家”的第六代成员,她的家庭是多民族融合的缩影。“我的母亲是哈萨克族,我的外公是汉族,我的父亲是回族,我从小就在多民族的家庭里长大。”

  传承“户儿家”团结互助的精神,阿斯亚·巴合恰尔常年照料汉族邻居王大姐生病的家人,用传统草药知识为牧民孩子缓解疼痛,组织“爱心妈妈”团队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

  在政府的支持下,“户儿家”民俗陈列馆已扩展为200平方米的“户儿家”文化大院,成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9月9日,老人在“户儿家”文化大院打羊毛。新华社记者 程丽 摄

  文化大院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李红秀和邻居合办农家乐,10余户村民开办起了民宿、手工艺品店。游客在这里可以品民族特色菜、听“户儿家”故事,“院落纳百家”的传统在新时代延续下来。

  “你帮我来耕良田,我帮你来放牛羊”“‘户儿家’的各族人民心连心,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如今,每当参观者来到这里,村民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用悦耳的歌声和动人的舞蹈,向来访者诉说着民族团结的深情。

  “从最初40多户,到如今3000多人,‘户儿家’的核心就是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往后我会接着整理老物件,继续讲好‘户儿家’的故事。”李红秀说。(记者 熊丰)

原标题: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天山脚下“户儿家” 守望相助是一家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AI编造虚假险情、摆拍传谣等 3起网络谣言典
  • 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组团出海 我国发布电力
  • 海军福建舰赴南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
    医解百科︱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
    致敬医师节
    致敬医师节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高速岚行”优惠活动上线 1688平潭两岸选品中心在澳前台湾小镇开业 厦门116个优质文化项目及12部影视精品项 “厦门98畅游卡”发布 年内可免票游览22 “厦门98畅游卡”发布 年内可免票游览22 安心托育、呵护成长 厦门托育服务优化升 安心托育、呵护成长 厦门托育服务优化升 福州园区标准化建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